整個汽車行業都在期待,大眾這頭“雄獅”從冬眠中蘇醒,將在新能源領域爆發多大的勢能?
3月16日,德國汽車制造商大眾汽車在“電力日”(Power Day)上分享了針對未來10年的電池及充電技術路線。該路線旨在顯著降低電池的生產工藝復雜性并大幅削減成本,從而使電動汽車更具吸引力且經濟實惠。
同時,大眾計劃到2030年,將在歐洲新建6家“超級工廠”,該計劃完成后,預計大眾的電池年產能將達到240Gwh,并幫助大眾降低電池成本,同時也確保了電池供應穩定。
有意思的是,前有特斯拉的“電池日”(Battery Day),而大眾則命名為“電力日”(Power Day),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也表達出,作為全球最大的傳統汽車制造商,大眾意圖加快電動化轉型“反撲”特斯拉。
“大眾會與合作伙伴一起面對未來,我們希望到2030年在歐洲建立并運營六個電池工廠,從而保證供應安全。”大眾技術集團管理委員會成員兼大眾集團組件首席執行官Thomas Schmall表示。
對于大眾這樣的汽車巨擘而言,加快電動化轉型的基礎無疑在于將產能和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根據規劃,六座工廠中兩家工廠將在瑞典運營,其中一家在謝萊夫特奧,另一家在薩爾茨吉特。薩爾茨吉特工廠將從2025年開始為大眾汽車的“大批量產品”生產電池,每年的產能將達到40GWh。
除以上兩家外,大眾汽車集團也正積極物色其他工廠的潛在地點和合作伙伴。
而這僅僅是在歐洲,作為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及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覺醒的北美,大眾汽車集團自然也不會忽略,但可惜的是此次Power Day并未透露太多。
與此同時,大眾汽車還證實了韓國早些時候的報道,稱其計劃從2023年開始采用標準電芯,這將有利于提升電池生產水平的同時削減成本。
據大眾汽車集團官方透露,該技術將于2023年引進,至2030年,全新方形標準電芯將覆蓋大眾汽車集團旗下80%的電動車型。而植入了智能化技術的標準電芯在量產車型中的成本將降低30%,在入門級車型中降低至此前一半。
Thomas Schmall表示:“平均而言,我們將把電池系統的成本大幅降低到每千瓦時100歐元(119美元)以下。這將最終使電動出行變得負擔得起,并成為主導驅動技術。”
去年12月,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 (BMI)表示,用于電動汽車的電池成本已降至平均每千瓦時(kWh)110美元。
在新建工廠的同時,大眾也在擴大供應商“朋友圈”,并加強合作。
截至目前,大眾汽車集團與LG、三星SDI、SK Innovation和寧德時代等電池制造商達成采購合作,并與中國電池企業國軒高科及位于美國的固態鋰電池新創企業QuantumScape建立合作。
而就在大眾“電力日”(Power Day)當天,瑞典鋰電池制造商諾斯沃特(norvolt)表示,它已從大眾獲得了一份10年內價值逾140億美元的訂單。
這家電池制造商還表示,將向大眾出售其在合資企業諾斯沃特Zwei的股份,同時大眾將增持其在諾斯沃特的股份。
這家瑞典公司的目標是與CATL和LG Chem等亞洲主要公司展開競爭,并在2030年之前占據歐洲25%的市場份額。該公司補充稱,目前已從關鍵客戶那里獲得價值超過270億美元的合同。
大眾還表示,將與石油巨頭英國石油(BP)、歐洲主要公用事業公司Enel和Iberdrola合作,擴大電動汽車充電業務。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在新能源領域,大眾將采取與特斯拉相似的策略——在動力電池領域堅定自研為主,以供應商為輔。
電動化進程“一波三折”
事實上,大眾在全速向電氣化邁進的同時,也曾經歷過一陣“糟糕的時期”。
早在2015年大眾斥巨資60億歐元(約合469億元人民幣)打造MEB純電動汽車平臺;2017年大眾發布了“Roadmap E”戰略。根據這一戰略,大眾將在2025年推出80余款新能源汽車,銷量可達300萬輛。
但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大眾卻將重心放在了插電混動車型上,其相繼推出途銳GET、邁騰GTE Concept和探岳GTE Concept三款混動車型,至于朗逸純電動、高爾夫純電動和寶來純電動三款純電動車型都是基于燃油車構架改造而來。這些車型不論從續航里程還是智能化上,都沒有與特斯拉一較高下的實力。
直到2019年,大眾推出了ID家族系列,作為集團電動化的新紀元。
但首款量產車ID.3就zaiq投產過程中發現嚴重的軟件問題。
據相關報道,2020年2月,大眾ID.3在驅動測試中就開始大規模報告軟件故障,每天最多時約有大約300個錯誤產生,也因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大眾ID.3在開發過程中過于匆忙。為此,原定于2020年6月在歐洲進行首批交付的ID.3被迫將交付日期延遲至8月。
然而,不論如何,大眾的“大象轉身”仍舊備受業內關注,目前,大眾汽車集團已經制定了完善的電動化轉型方案,計劃在2030年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占比為60%,為了實現這一計劃,大眾集團必須要在動力電池和充電基礎設施上增加投入,而本次“電力日”(Power Day) 活動則展示其堅定邁出的關鍵一步。
來源: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