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晚十點半,青年科學家孫明月博士受邀參加了國內著名中國青年電視公開課節目——《開講啦》欄目,分享了鍛造技術的創新與大國重器背后的匠人匠心。 節目中,風趣的主持人撒貝寧和幽默的科學家孫明月機智對話,引得掌聲頻頻。孫明月博士在向大家生動闡述金屬構筑成形這項中國首創技術的同時,還向我們傳達了老一輩科學家“國家需要什么就去做什么”的精神,和青年一代科研工作者“個人命運與祖國命運緊緊相連”的信念。
孫博士特別提到,“大呼啦圈”——四代核電支承環的軋制過程非常驚險。支承環毛坯過重,軋制時一度達到軋環機設備能力的極限,由于軋制時間較長,毛坯溫度下降,導致變形抗力增大。而且由于環境溫度大幅度提升,操控室內的天花板都被烤化了往下掉。和相關科研人員一同守在操作室的伊萊特董事長牛余剛,做出了一個讓人震驚的決定。“他那時候是斬釘截鐵,或者說是咬牙切齒地,說了一句話,他說不能停,我們手動把這個系統的壓力加大,哪怕把軋環機軋壞了,今天也一定要把這個大環軋出來!我非常佩服他!”
金屬構筑成形技術是由中科院金屬所李依依院士團隊率先提出的,該技術能有效避免傳統澆注鋼錠存在的化學元素偏析等不良影響,不僅能讓大型鍛件的組織更加致密化和均質化,讓每個部位的機械性能保持一致且優良,還大幅減少了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實現了“綠色鍛造”。這一全新技術顛覆了傳統重機行業鋼錠配料的制造流程和工藝,解決了國家重機領域關鍵部件的燃眉之急。現已應用在核電支承環、旋塞及壓力容器筒節、超大構筑輪帶鍛件上,也將會進一步實現在國內外超大型裝備鍛件領域的產業化落地。
就像孫博士講的,“我們已經翻過了一座高山,但不能躺在歷史的功勞簿上休息,應該整理行囊,再去攀登更高的山峰”。科技強國的征途上,有無數心懷國家、永不言棄的科學家、工程師、企業家和產業工人,再次為他們點贊! 來源:伊萊特股份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