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以商業詆毀糾紛為由,起訴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要求其停止侵權并賠禮道歉。日前,海淀法院受理了此案。
吉利汽車公司表示,發現在今日頭條上有名為“吉利公關部經理”的用戶在其主頁上發布了一則微信群信息的截屏,截屏顯示相關人員注冊賬號攻擊包括長城汽車在內的國產汽車。鑒于該信息的內容與吉利汽車有關,并且有悖市場規則,影響惡劣,吉利汽車官方當即辟謠,并對冒用“吉利汽車公關部經理”名義捏造散布虛假信息的行為進行嚴厲譴責,同時發力讓始發者刪除負面信息,并撤銷了“吉利公關部經理”的賬號名稱。
就在轟動一時的“黑公關”事件告一段落時,10月18日,長城汽車在其以分公司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徐水哈弗銷售分公司名義注冊的新浪微博上發布聲明稱,“吉利汽車雖對此事進行了官方聲明,但某品牌擁有海量水軍是不爭的事實,專門抹黑所有民族自主品牌、粉飾自己、表里不一”。
雙方爭執一時間再次發酵,為斥責長城汽車發布的微博信息,吉利汽車一紙文書,將稱之為“商業詆毀”的自主品牌巨頭長城汽車告上法庭,期待法院進一步的判決。
原告吉利汽車公司認為,長城汽車發布的微博信息經大量傳播轉載,嚴重損害了吉利汽車的商業信譽和商品的聲譽,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自主品牌“內斗”最后傷了誰
隨著市場的發展,自主品牌汽車自然也進入淘汰賽階段。據中汽協數據顯示, 2016年到2017年,中國品牌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了43.19%和43.9%,占比上的微跌似乎并不足以引人警醒。但進入2018年以來,SUV銷量開始低于轎車,點亮了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下降的警示燈。
寒冬已來,這是不爭的事實。尤其對自主品牌而言,在車市連續增長十幾年后首次遇冷,必定要拼勁全力回暖,確保自身在車市中存有一席之地。截止2018年9月份,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占率跌至39.1%。
吉利和長城是自主品牌的佼佼者,尤其是在自主品牌汽車高端化的過程中,吉利的領克和長城的WEY也算是家喻戶曉,雙方在銷量版塊你爭我趕,但競爭遠未結束,現在還很難看出誰是最后的贏家。
“互黑”的真正走向
汽車行業,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行業,中國市場全球居首,隨著中國政策的不斷放開,合資品牌的強勢入境讓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自主品牌能否生存,關鍵不是內部之間互相搶奪低端市場,而是通過產品升級與合資品牌競爭。
面對咄咄逼人的合資品牌,國產車今年銷量表現每況愈下。打鐵還需自身硬,企業應該在品牌塑造上、市場調研上以及核心技術研發上多下功夫,而不是惡意抹黑競爭對手。
作為國內的“同胞兄弟”,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還要抱團取曖,共同維護中國品牌汽車的形象,適當的“互黑”不應該是公關媒體的沸沸揚揚,而是要在創造和探索黑科技的道路上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來源:上海apsoto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