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國外車企不斷引進車型到國內,很多進口車型的國產化也成為了國內汽車品牌發展的趨勢,不論是打著低門檻的旗號,還是為了填充自家產品線,國產化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消費者的購車需求。但與此同時,“閹割版”、“減配”等名詞就會伴隨而來。 例如某進口品牌與自主企業成立合資公司,隨后推出的車型被揭露出有減配情況,很多車企都習慣用“適應國內市場”、“符合國內用車環境”等等原因來說服消費者。當然,也有不少消費者接受這種說法,所以減配車不但不會有銷量下跌的情況,還助長了廠家造車的利潤。 很多人都認為,所謂的“減配”就是某款車型中的某個配置在車型版本上有所缺失,廠家為了節省成本直接把它給閹割掉,例如某低配版車型沒有剎車輔助、牽引力控制系統或者胎壓監測等等,其實不然,這些只是表面上的減配,車企們玩得可比這更深。 不重視的后果?防撞鋼梁也省掉了 如今很多人都想以后每輛車都有防撞鋼梁,但在減配成風的今天,很多低端車型都已經幫你直接“省略”掉了防撞鋼梁。原因很簡單,國內政策中對安全配置的強制安裝要求非常低,而且國內消費者通常只注重車內的安全配置,很少會對車身結構的安全部件有要求,所以車輛到了中國沒有防撞梁,也不足為奇。 低功版發動機?其實是動力縮水了! 明明車型在海外發布的時候,發動機和變速箱的參數都是非常可觀的,但國產車型的到來,排量變低、功率下調、變速箱缺少了擋位等等情況都有發生,廠家亦可解釋這種是“低功率發動機”,為國內消費者用車提升了燃油經濟性。懵懵懂懂的消費者信以為真,但發動機縮水,變速箱減配的事實已經非常清晰了,別再抱怨車子動力不行,變速箱遲鈍的問題了。 車身加長后,皮竟然變薄了? 一般進口車國產的時候,都會進行一些車身加長的工程,如奧迪A4L、A6L,奔馳E級的長軸距、捷豹XFL等等,雖然加長版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國人的消費心理——空間大、車身夠大氣,但車身加長后,用的材料自然會增加,成本就上來了,但基于國產后的售價必須要比國產前低,那么在材料的運用上,有一些廠家就會采用減配的手段。 各種配置縮水,性價比何在? 為何自主品牌車型可以講求性價比,合資車品牌就難以與性價比掛鉤呢?舉個例子,十幾萬買一輛合資車,連基本的霧燈、胎壓監測、倒車雷達都沒有,究竟是成本限制還是廠家故意減配呢?其中的原因只能由廠家自己來回答了! 除去實用性的配置,一些車型甚至連最基本的ESP車身穩定系統都沒有,安全氣囊也從6個變成了4個,輪胎也換成廉價品牌...國家沒有強制標配的配置,很多合資廠家都把它當做選裝配置,讓消費者加價選裝,看來減配行動是落實到家了。 小結 精明的消費者也許會發現,其實很多看似配置很高的車型,在看不見的地方都會有“縮水”現象,這種情況最易發生在合資車身上。不論是“簡配”還是“減配”,這種讓消費者花冤枉錢的做法都是不值得偏袒的,買車還是要多留點心眼,能接受的話才入手吧。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