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SUV持續火熱,既是市場的亮點,也是值得警惕的節點。受益于“小排量購置稅減半”的政策紅利,1.6L及以下排量的SUV車型,更是表現搶眼。在為自主品牌市占率攀升鼓舞的同時,也不禁要問:產品結構過分偏重于SUV,是否能夠保持長效的發展節奏? 中國經濟網通過觀察和分析自主品牌的產品結構、營銷手段、銷量數據、并綜合行業發展規律,發現自主品牌的“新車效應”較為短暫,在取得階段性成績后甚至出現“斷崖式”下滑。這說明了自主品牌的穩定性不足,難以維持較長的產品生命周期,對于產品換代、品質提升和品牌塑造,都較為不利。 正所謂“居安思!,在樂見自主品牌快速發展的同時,更愿意為其良性、長效的進步而提出我們的思考和建議。 長城汽車一直以獨到、穩健和快速的發展,成為自主品牌中成長優異的代表。據長城汽車日前公布的產銷快報,今年1-7月,累計銷售51.9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2.20%。而其中,SUV車型累計銷售43.87萬輛,同比增長17.05%,占總銷量的84.49%。早已坐實SUV市場“一哥”的位置。 雖然瑕不掩瑜,但與驕人成績同樣引人注目的是長城在轎車領域的缺失。SUV車型84.49%的銷售占比,一方面反映出長城在該領域無法撼動的實力,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長城在轎車市場中的羸弱。此外,在SUV領域,哈弗品牌的發展同樣存在著一些瑕疵。 轎車業務待發力 新能源或成突破口 即便轎車市場份額持續萎縮,尤其是自主品牌轎車,但轎車依然是汽車市場最大的一塊蛋糕。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此前也曾表示,長城從來沒有放棄轎車業務。然而,截止到目前,長城的轎車業務卻絲毫未見起色,甚至依然有所下滑。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7月,長城僅有的幾款轎車銷量表現均不理想。其中,C30銷售1286輛。前7月累計銷售1.69萬輛,同比下滑8.68%。C50的銷量則徹底歸零。中國經濟網記者從長城內部獲悉,C50目前處于停產狀態,而C30目前所處的境地也并不理想。從C30與C50近段時間的銷量來看,長城對于轎車投入力度還在收窄。同時,早已失去“新車效應”的產品,基本看不到改款或換代的舉動。 C30在上市之初,其銷量總能保持在1萬輛左右。而一年之后,C30的銷量便每況愈下,直至現在每月的1000多輛。同樣,C50在上市的一年內,銷量表現尚可,最高月度銷量能到7000多輛。在此之后便持續下挫。如今的C50正處于停產的邊緣。 不過,長城方面正著力解決車型發力點單一的問題。其補短板的措施沒有圍繞傳統燃油車領域,而是聚焦于時下受市場追捧的新能源汽車。去年7月,長城汽車發布公告稱,將募集168億元資金,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以及關鍵零部件研發、試驗及生產。長城將在現有暢銷車型的基礎上開發新能源車型。一位長城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長城已加大在新能源方面的投入,正著手研發一款電動轎車,并已初見成效,而C30EV也即將推向市場。 高端突破尚需時日 均衡發展有欠缺 長城在SUV市場取得的驕人戰績值得歡欣鼓舞,但其中隱含的瑕疵更值得警醒。首先是高端戰略推進不夠理想,哈弗H8和H9推出后,市場反響還算強烈,在上市后的幾個月內銷量有所上升,但整體來看,已顯出銷量乏力。今年1-7月,哈弗H8的銷量為4265輛,H9的銷量為6174輛,兩款高端車型的月均銷量都不足1000輛。自主走向高端的困境并非特例,但長城的表現不夠理想。 其次是較為倚重暢銷車型。今年1-7月,月均銷量超過1萬輛的車型有哈弗H2和H6。其中,H6前7月累計銷售27.93萬輛,占長城總銷量的53.80%;H2占比16.79%。實際上,哈弗品牌的產品陣營已較為豐富,有分析認為,各車型均衡發展、風險均攤才是最為牢靠的進階狀態。而均衡正是長城目前需要著手解決的問題。 最后是個別產品“新車效應”明顯。哈弗產品陣營中,H1的銷量波動較大,H5的產品競爭力逐月下滑。即便H5推出不同款型來滿足消費者的審美及使用需求,其境況也未見好轉。今年北京車展上,哈弗H7正式上市。而H7能否穩重求進,還有待市場檢驗。 “一根筷子易折,一把筷子難斷”的諺語深入人心。對于SUV產品陣營已經十分豐富的長城來說,如何讓細分市場齊發力、各車型均衡發展,需要深入探究。而不斷提升設計、研發及制造能力,持續完善產品結構,提高競爭力,或許才是保持長城汽車高品質形象的根本。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