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上班,就看到一位汽車行業泰斗級的專家撰文稱:“死守股比”讓人臉紅,更再次重申了“保護出笨蛋,競爭出高手”的觀點。 對于這位前輩泰斗的許多真知灼見,我向來是非常敬佩的,只是事關“股比放開”這樣的大是大非問題,我實在是不敢茍同。
首先,我要說:“保護出笨蛋,競爭出高手”,這是真的嗎? 的確,在整車制造領域,由于50:50的股比限制,確實養成了一些企業合資中方的低能。但請問,為什么在沒有股比限制的汽車核心零部件領域,也沒見到有什么提得起筷子的民族產業巨子?競爭為什么沒能讓我們的汽車零部件行業也出幾個“高手”呢?
作為一個堅決反對立即放開股比的“死硬分子”,反對的理由實在太多,本文只挑我認為最棘手的一條理由來說事: 整車企業放開股比了,那零部件行業怎么辦? 確實,要養成高手,競爭是必要的,過度的保護只能制造笨蛋。但是,在你還沒有成為“高手”之前,如果沒有適當的保護話,被別的高手隨便一招就秒殺了,那你還有成為“高手”的機會和可能嗎? 的確,正如那位汽車行業泰斗所言:“今天中國年產2000萬輛,成為全球無可撼動的第一汽車制造大國。還用20年前這套嗑兒說事”實在有些說不過去。在整車制造方面,我們貌似很強大了,但是,如果看看我們的汽車零部件行業,特別是核心零部件領域,我們就不會感到“臉紅”了,而是“臉青”了!
中國汽車工業為什么大而不強,說白了,就是因為自己的汽車核心零部件不強,大量領域依賴國外技術。跨國巨頭也充分利用國家股比保護 只針對整車企業,但不針對零部件的政策,在中國建設了許多由自己合資控制或獨資控制的核心零部件企業,然后再利用其在合資整車企業里那50%股比話語權, 將大量的利潤轉移到這些上游零部件企業。貌似中外雙方各分了一半利潤,但事實上,人家早已經在上游掙得缽滿盆盈。 中國人并不傻,自然也看明白了洋人們的伎倆,所以這些年不論是上汽、北汽,還是東風、廣汽,都在想方設法向上游的汽車核心零部件領域布局,也學會了如何應用自身那50%股比的權利,用合資企業的羽翼,培養自己集團內的零部件產業鏈。
我們應該看到,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技術水平與發展水平,正在逐年提高。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們也必需承認,我們在汽車零部件 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比整車領域里的差距要大得多!如果沒有了合資整車企業50%股比的話語權,我們將如何有效保護我們還不成熟、正在發展中的零部 件產業?而當我們的核心零部件領域被跨國巨頭所壟斷,那么我們的汽車產業還有什么機會去扭轉被“空心化”、徹底淪為代工廠的趨勢?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