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吉利汽車發布了《關于知豆電動車股權減持的情況說明》,以防止外界過度解讀此前發布的《吉利汽車擬出售寧海知豆電動汽車股權》公告。其中提到,“吉利對知豆電動車的未來充滿信心,為了更好地推動知豆電動車產業的發展,必須安排知豆電動車向有關部門申請獨立公告,保證知豆電動車能夠獨立自主地參與市場競爭。”吉利方面還解釋了更深層次原因,即根據國家有關部門汽車產業政策要求,已在冊整車生產企業不能單獨申請電動汽車公告。而吉利汽車不僅是在冊整車企業,還控制著寧海知豆45%的股權,導致知豆電動車不能單獨申請國家公告。 作為一家香港H股上市公司,吉利在股權變更方面的一舉一動令人關注,此次引發外界討論的原因,主要源于兩方面猜測。一方面是寧海知豆離開吉利后,能否真正實現借殼上市,并獲得更多資本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是吉利出售寧海知豆股權后,是否為新能源汽車研發重心向混動技術轉移做準備? 對于第一方面猜測,目前雙林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林股份”)和浙江萬里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里揚”)被業內視為最有可能接手知豆的兩家公司。因為它們此前都有過收購吉利旗下公司的相關記錄:2015 年,雙林股份出資約1億元,控股吉利旗下澳大利亞DSI 自動變速器公司61%的股權;同年,萬里揚出資約3億元,購入吉利汽車的乘用車變速器(5MT、6MT)產品生產線及相關資產。但即使有公司接手寧海知豆,其想實現借殼上市、獨立參與市場競爭的幾率依舊微乎其微。按照目前證監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的規定,“發行人是依法設立且持續經營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月6日才成立的寧海知豆顯然不符合這一要求。 就第二方面猜測而言,目前已有不少資料可佐證吉利對混動技術的熱衷。早在2014年,吉利與科力遠就合資成立了科力遠混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CHS公司”),在今年兩會期間雙方宣布,第一款搭載CHS技術的混動車型吉利帝豪EC7已獲得工信部批號,今年將面向市場銷售。未來,CHS公司旨在打造一個國家級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混合動力總成系統技術平臺,與更多車企合作。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偏好混合動力技術路線的原因,即油電混合汽車在全球應用的廣泛性,其產品的適用性在得到眾多市場檢驗后,也不需要國家對車輛和充電樁進行補貼。吉利瞄準的混動技術,應該是2020年后沒有政府補貼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那時除了拼產品、拼價格、拼市場外,想要走得更遠關鍵要拼技術。收購沃爾沃之后的吉利汽車和李書福,近些年一直試圖在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兩方面走出屬于自己的技術路線,這一思路讓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沒有完全跟隨政策之風。以混動技術為主的思路確定后,出售知豆股權就成為順理成章之舉。 不過,除了上述兩方面猜測外,日前吉利在北京舉行的首批20輛帝豪EV交付外事禮賓用車儀式上,吉利汽車集團總裁、CEO安聰慧透露出的信息揭示了另一個原因。安聰慧表示,轉讓知豆股權是為了聚焦吉利新能源汽車戰略,他聲稱吉利汽車已詳細規劃弱混、中混、強混及多款純電動車。他的話令人回味:“吉利汽車有詳細的新能源汽車規劃,為更好地執行自己的戰略規劃,吉利會逐步剝離其他業務……在未來的新能源汽車規劃中,我們將全力打造吉利品牌的產品。”致力于發展吉利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恐怕才是吉利出售知豆股權的根本原因。 根據吉利汽車對外發布的新能源汽車戰略——“藍色吉利行動”計劃,未來其將采用EV(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和油電混合動力(HEV)三條技術路線,依托中高端純電動汽車FE平臺、小型專屬純電動汽車PE和CMA中級車基礎模塊化架構,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戰略的快速實施。從中不難發現,與微型電動車企業合作的知豆和康迪(吉利的另一家合資公司)并不在其發展戰略之列。而目前在FE平臺上開發出的吉利帝豪EV,已顯示出吉利推出自有品牌純電動汽車的決心。 在這種情況下,吉利為更好地實現其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自然需要集中資源、聚焦發展,該放手時則放手。事實上,這也更符合目前吉利在產品研發環節和營銷上的整體思路。想要拿出過硬的產品,對不同技術路線、對不同品牌產品進行“斷舍離”,輕裝上陣,才能有效突破戰略市場。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