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這條看似不靠譜的辭職理由,不知一時間鼓動了多少顆蠢蠢 欲動的心。如今,這樣的故事在繼續上演。作為上汽最年輕的副總裁、曾經是上汽大眾的總經理張海亮日前以“個人原因”辭去了在上汽的職務,并徹底從體制內脫 離。這也成為今年以來車企最重磅的人事變動。 3月12日,上汽集團發布公告稱,在公司第六屆董事會第六次會議上,與會7名董事以全票審議通過了《關于接受張海亮先生辭去公司副總裁的議案》。對于繼任者及張海亮的去處,上汽集團方面并未做任何回應。不過,從外界反饋的信息看,張海亮很可能跨界進入投行領域。 裸辭背后 3 月15日,投中集團官網發布了一條轉自某媒體對于張海亮的描述:1970年出生的張海亮,1994年起開始走上工作崗位,起步便就職于上海大眾。他對事物 發展判斷敏銳、做事風格果斷敢于拍板,決策力強。憑借張海亮的個人能力和管理水平,他內心一直希望能夠有機會接觸更有挑戰的業務。 記 者發現,這條評論同時在新浪認證的投中集團官方微博中發出。投中集團微博認證的全稱是“上海投中信息咨詢股份有限公司”。雖是一條簡單的評論,但與此前外 界傳聞張海亮將轉型投資人的消息不謀而合,更似是投中集團在張海亮入職前打下的伏筆。根據投中集團官網介紹,投中集團創建于2005年,也正是中國股權投 資市場起步之時,總部位于北京,在上海、深圳設有辦事機構。旗下的投中資本,迄今為止已累計完成了數十億美元的私募融資。 如果此次張海亮就此進入投行,無疑是多年來眾多汽車經理人中轉型最徹底的,而由此帶來的挑戰也不言而喻。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張海亮毅然離開了工作了22年的上汽系? 2010年9月,張海亮從上海大眾銷售與市場執行經理一職上,被破例提拔為上海大眾總經理。這打破了總經理人選由上汽集團派駐、不從企業內部遴選的不成文慣例。2014年8月28日,張海亮擔任上汽集團副總裁,負責集團貿易服務板塊,不再負責上海大眾相關事務。 作 為上汽集團分管服務貿易板塊的副總裁,張海亮主要負責車享網、安吉物流、安吉汽車銷售、進出口貿易、安悅節能充電樁等業務。雖然這一板塊的規模無法與上汽 集團旗下動輒數千億的整車項目相比,但卻是上汽集團從傳統制造業轉型的主要標志;而在上汽集團的架構中,服務貿易板塊與整車、零部件、金融并列為上汽集團 四大業務板塊之一。也因此,張海亮被視為上汽集團副總裁中,最有潛力成為上汽集團下一代接班人的高管。 不 過,這一切與張海亮自身的職業規劃已漸行漸遠。上汽內部人士稱,與服務貿易相比,張海亮的興趣點還是在合資整車業務方面,而在升任集團副總裁之前,集團曾 有意讓其掌管自主乘用車業務,但被其拒絕。該人士透露,張海亮離職主要是出于個人對職業生涯的選擇,“雖然職務是上調了,但張海亮更愿意在一線干點實事 兒”。 除了對職業生涯的考慮,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央企高管限薪制度,無疑成為 最后一根稻草。據了解,上汽副總裁作為市管干部,級別為副局級,年薪僅為60萬元,而上汽體系內超過百萬元年薪的管理層不下千人。這也意味著,作為上汽集 團副總裁的張海亮,年薪可能還不及一位工程師。而在2015年前,上汽集團副總裁的年薪均超過百萬元。如此落差讓張海亮選擇裸辭也在情理之中。 世界有多大? 從 2011年開始,上汽系即頻現高管離職。自陳虹執掌上汽集團以來,近兩三年上汽的人士變動規模更是前所未有。如孫曉東、黃華瓊、楊杰、丁磊等紛紛主動辭 職;葉永明,蔡賓、徐敏等人則是被組織調離。“主動離職的高管中,以投身互聯網造車居多,諸如網上車市、樂視超級汽車、蔚來汽車等;而工作調動方面,更多 地體現了換人換思路的宗旨。”有業內人士評價。 不管出于何種原因,上汽乃至整 個傳統汽車行業人才流失嚴重已是不爭的事實。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全年發生的汽車圈中高層職務變動已達到百余例,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高管的跳槽與互聯網 等新興行業有關,人事動蕩的背后已逐漸顯現出新的商業邏輯。以至于張海亮辭職的消息剛一發出,外界便紛紛猜測其有可能將任職樂視或特斯拉。隨后,樂視及特 斯拉均對該消息予以了否定。 面對高薪的誘惑和對未來的無限期許,傳統車企高管轉型進入互聯網公司目前看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如果此次張海亮能夠順利進入投行領域,更為眾多職業經理人的轉型開辟了新的思路。 “如果張海亮進入金融行業,即實現了從汽車人到金融精英的轉變。與此同時,他的特長也完全有機會在新的行業發揮。以張海亮的從業經驗,對投行分析判斷項目的前景是非常有價值的。而對于張海亮來說,很可能只需要找對一個項目,就能實現其職業生涯的飛躍。”有業內人士表示。 不 過,同時令人擔憂的是,如果張海亮就此在投行界趟出了一條路,投資公司是否會成為繼互聯網公司后車企高管們跳槽的又一熱門行業也不得而知。“可以預見的 是,2016年的中國車市將進一步分化,汽車高管的從業環境進入到新常態,而‘轉型’將成為最重要的關鍵詞。”在汽車行業知名評論員張志勇看來,2016 年汽車企業的人才更迭會更加頻繁,因為汽車產業是激蕩發展的關鍵一年,傳統車企更加困難,新興產業倒逼著傳統汽車企業的變革。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我們共同的時代。”這是投中集團及投中資本創始人陳頡的創業理念。與傳統車企相對保守、刻板的企業文化相比,這種榮辱與共的創業精神是不是更能吸引像張海亮一樣懷揣夢想、準備做最后一搏的“70后”們?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