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折射出株洲市產業結構的變化。近年來,身處“兩型社會”國家試驗區的株洲市,在落實《中國制造2025》戰略中,堅持把結構優化作為建設制造強市的主攻方向,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揮其“火車頭”的作用,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 “中車”引領高端智能制造 為株洲帶去動力 走進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轉向架事業部生產車間,車輪、車軸、構架及組裝四大區域的工人們忙而有序。“機車的轉向架好比汽車的底盤,決定了機車能否負得更重、跑得更快,是事關機車車輛安全的最核心零部件。”株機公司轉向架事業部總經理曹海霞介紹說,“長期以來,國內的轉向架工藝環節主要以人工分散作業為主,去年我們以全國第一名的身份入選國家2015年智能制造新模式專項,目前正在加緊建設轉向架智能制造車間”。 在株機公司這一“火車頭”的引領下,株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迅速壯大為整機制造、核心部件、關鍵零部件協調發展的產業集群。其中,機車的國際市場占有率達27%,居全球第一。株洲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該市軌道交通產業收入達到1003.7億元,成為株洲首個過千億元的產業。 軌道交通之外,株洲還集中優勢資源,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高端裝備制造業。 在湖南中車時代電動汽車公司總裝車間,一輛輛即將交付的新能源客車正在組裝。裝配員工打開生產線邊上的MES(制造企業生產過程執行管理)系統,技術參數和車輛制造進展狀態清晰可見。公司運營管理部部長陳龍富說,汽車領域的定制化生產一直是業內公認的難題,“但通過智能化工廠,目前時代電動已能實現大批量的定制化生產”。如今,在時代電動的帶領下,株洲市各類汽車配套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產值同比大幅增長。 “目前我們已構建起以軌道交通、航空、新能源汽車三大動力產業為主導,以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相關配套產業為支撐,生產性服務業協調發展的動力產業體系。”株洲市委書記毛騰飛表示,到2021年,力爭三大動力產業實現總產值4000億元,把株洲市打造成“中國動力谷”。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