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威鷹機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條由多個機械單元組成的“L”型生產線正在作業。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枚枚狀如手電筒的鍛件從出料口自動脫落。“這叫取力器傳動軸,是高檔汽車自動變速器核心部件。”江蘇威鷹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太良介紹,該部件最薄處只有1毫米,但其強度、穩定性、壽命等都達到或超過國際同類產品。 作為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受國家鼓勵創新的政策激勵,2008年初,張太良大學畢業后放棄在大城市一家外資企業的工作,回到家鄉興化市陳堡鎮,挑起了江蘇威鷹公司總經理的擔子。 江蘇威鷹公司由父親張華文創辦,剛過4歲“生日”,就遇上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陷入發展“瓶頸期”。張太良敏銳地發現了企業的“軟肋”:聽命于人,不具備核心技術。要想企業長久發展,必須抓好科技創新,掌握核心科技。 在公司研發室內,來自江蘇大學材料工程專業的兩名研究生正在對著電腦聚精會神地繪制圖形。2009年,張太良與江蘇大學材料學院聯系,聯合組建了江蘇省冷溫熱復合精密成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技術攻關,鍛造模具使用壽命由過去的8000次提高到1.5萬次以上,生產線效率由原來的每件50秒提高到20秒。 企業的發展歷程就是新產品研發的過程。2010年,張太良對退火工藝作了改良,實現了從硬力退火到余熱退火,退火時間從原來的24小時縮短到1小時,僅能耗就下降了80%。 近幾年來,在張太良主持下,威鷹公司先后與江蘇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北京機電研究所等6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組建兩家省級合作平臺,申報國家創新基金、省創新基金、省專利實施計劃等省部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十多項。特別是2014年張太良作為項目負責人與江蘇大學合作,“采用激光強化技術的中空薄壁件冷溫復合鍛擠自動生產線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榮獲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填補興化市8年空白。 科技創新為威鷹公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在張太良的精心打造下,威鷹公司實現了從生產加工型企業向現代創新型企業的成功轉型,先后榮獲“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等榮譽稱號。公司年銷售收入從2005年的2000萬元上升到去年的2.86億元,成為全國精鍛行業的標桿企業。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