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向獲獎者頒獎 李克強提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2016年1月8日,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評選結果正式揭曉!中共中央、國務院今天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劉云山、張高麗出席大會并向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代表頒獎。李克強在大會上發表講話。 李克強在講話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經濟結構性改革處在關鍵時期。要使我國發展從過度依賴自然資源轉向更多依靠人力資源,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緊緊依靠結構性改革和科技創新,推動新動能加快成長、化蛹成蝶,促進傳統動能改造提升、鳳凰涅槃,用創新的翅膀使中國經濟飛向新高度! 李克強在講話中提出了今后在科技創新工作中需要關注的幾方面內容: 我們要培育發展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一個國家自主創新能力越強、掌握的核心關鍵技術越多,未來的發展后勁和空間就越大。我們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瞄準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戰略必爭領域前瞻部署,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加速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銜接融合,形成全鏈條、一體化的創新布局。為此,要實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項目,建設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實驗室和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打造一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力爭取得重大顛覆性創新和群體性技術突破,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加速成長,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型發展。同時,要更多利用市場機制化解過剩產能,在傳統產業廣泛開展“互聯網+”行動,推動制造業增強核心競爭力,引導企業創新品種、提升品質、打造品牌,讓“老產業”煥發出“新活力”。 我們要用好用活科技人才,釋放創新潛能。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只有把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創新成果才會源源不斷涌現。要加快改革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轉化機制,激發科技人員持久的創新動力。要加快改革科研項目管理機制,砍掉繁文縟節,讓科技人員把更多精力用到研究上。要加快改革科研評價機制和人才評價機制,讓更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一展身手。要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賦予領軍人才更大的科研決策權。我國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科技隊伍,應該也能夠創造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走在世界創新前列。 我們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夯實創新基礎。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體,也應成為創新的主體。要加快構建企業主導的創新機制,打破企業和高校、科研機構的界限,建立跨界創新聯盟,促進產學研用貫通,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融合,加快使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鼓勵大企業增加研發投入、設立創新平臺。要通過財稅金融政策、種子基金、風險投資等方式,支持創新型小微企業加快成長。千千萬萬企業致力創新,大企業“龍頭”帶動、中小微企業“特尖專精”,就能支撐起我國創新發展的新天地。 我們要匯聚眾智眾力,擴大創新供給。創新的深厚偉力在于民眾之中。13億多中國人民蘊藏著無窮的智慧,1億多受過高等教育和有專業技能的人才是我們最大的創新資源和優勢。近幾年,依托互聯網的眾創、眾包、眾扶、眾籌迅速興起,大大拓展了科技創新空間,大幅增加了科技創新主體。創新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我們要破除束縛創新的桎梏,促進創新要素流動,打造大中小企業和高校、科研機構“五方協同”的眾創平臺,形成各類創新主體互促、民間草根與科技精英并肩、線上與線下互動的生動局面。各級政府要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滿腔熱情地為創新提供支持和服務,積極清障搭臺、融資減負。要培育尊重知識、崇尚創造、追求卓越的創新文化,營造人人皆可創新、創新惠及人人的社會氛圍,織牢讓創新者無后顧之憂的社會保障安全網,讓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創新者夢想成真,讓一棵棵創新的幼苗長成一望無際的“森林”,為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我們要推進開放合作,打造創新高地。面對科技資源跨國流動、創新要素全球配置的大趨勢,我們要統籌用好國內國際兩種創新資源,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積極提出并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加快建設一批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和技術轉移中心。要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通過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等方式,積極推動我國先進適用技術和產品走出去,積極打造中國標準和中國品牌。要深化政府間創新對話機制,搭建創新合作平臺,吸引更多的海外技術、人才和資本到中國創新創業,構建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形成全球創新的集聚地。 據悉,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授獎295項成果,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際科技合作獎五項大獎。 其中,此次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出現第二次空缺;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多光子糾纏干涉度量學;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南昌大學硅襯底LED項目;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高效環保芳烴成套技術開發及應用,京滬高速鐵路工程;7名外籍科技專家獲得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獲得國家科學進步獎的多項成果均出自我國制造企業。 今日上午,國資委官方微博@國資小新在第一時間發布了消息:“由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中國電建共同承建的京滬高鐵工程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給中國高鐵點贊!” 同時,國資小新轉發了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官方微博@石化實說發布的消息:“‘高效環保芳烴成套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榮獲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中國石化攻克該技術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應用芳烴技術每年由對二甲苯生產的化學纖維可替代約2.3億畝土地產出的棉花。” 此外,進入國家科技進步獎名單中的還有徐工集團與海爾集團等大型工業制造企業。 其中,徐工集團的“面向大型工程施工的流動式成套吊裝設備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被授予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是工程機械行業年度唯一獲獎項目。這是繼“基于大型工程機械自主創新的徐工科技創新體系工程”、“ET110型步履式挖掘機”、“全地面起重機關鍵技術開發與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之后,徐工集團第四次獲此殊榮。 海爾空調憑借“空調器舒適性智能控制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代表中國家電行業站上了國家最高科技領獎臺,也成為此次家電行業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 與今天國家科技進步獎成果公布的同時,今天的工業和信息化部官方微博@工信微報也揭曉了2015年度國防科學技術獎。工信部近日向477個項目和5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授予了該獎項。 在工業行業正處于結構調整爬坡期的時候,作為報道工業領域的媒體,中國工業報為這些有勇氣創新,不懈努力推動科技進步的中國制造企業鼓掌、喝彩! (綜合中國政府網、新華網、@國資小新、@工信微報的消息整理)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