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前三季度,在國內外工程機械市場整體低迷的形勢下,濰柴集團的企業利潤卻實現了超過60%的增長幅度。這一增速,來自濰柴集團堅持國際視野、對標全球一流,推進技術、產品、管理等全面創新的不懈努力。創新,正在引領著濰柴邁向世界同行業的高端。
光柵尺是加工位置檢測反饋元件,在濰柴集團這條從德國引進的汽缸體柔性生產線上,每臺加工設備至少有三根光柵尺。濰柴動力一號工廠加工二車間班長王維海表示,這個就是光柵尺,打個比方說,系統讓加工軸走1毫米,那它到底走了多少呢,就是依靠光柵尺來檢測完了反饋給系統,就好比人的神經系統。尺子一旦發生故障,原來只能從德國再買新尺子來換,一年就得40多萬元。這個困擾國內企業的難題,最終被濰柴集團一位名叫王樹軍的技術工人攻克。濰柴動力一號工廠加工二車間機械師王樹軍改造當年,故障率由原來的40%降到3%以下,近三年,沒有換過一根尺子。 攻克這個難關絕非偶然,在濰柴集團,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環境讓王樹軍敢放開手腳干。如今以他名字成立的創新工作室,已經對生產線進行了80多項技術改造。在營造環境全員創新微環境的同時,濰柴搭建一個中、美、德、法等“五國十地”協同研發大平臺,并與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等建立內燃機可靠性國際技術創新聯盟。濰柴動力副總裁佟德輝介紹:“我們提出了鏈和創新的理念,就是鏈和全社會全球最優勢的資源,為我們創新服務,目前我們初步建成了全系列、全領域產品平臺。”專門為北美市場開發的發電用發動機就是鏈合創新的成果。 據濰柴動力研究院系統工程開發室主任任憲豐介紹:“我們負責燃氣發動機整體方案設計,北美研發中心負責燃氣部件應用匹配開發,雙方每周通過跨國視頻例會,及時解決技術問題。”而伴隨國際化戰略布局,濰柴也在加速管理創新。從法國博杜安到意大利法拉第,從德國凱傲到美國德馬泰克,每一次跨國并購,都伴隨著管理模式的重塑。經過管理流程再造的法國博杜安公司一舉扭虧為盈,船用發動機全球市場占有率由并購前的10%躍升到現在的90%。2015年,濰柴在海外并購的企業全部實現盈利,貢獻了集團57%的利潤。 博杜安法國公司總經理法布里奇奧·莫茲 濰柴給博杜安帶來了國際化企業的管理流程,尤其是對市場的靈活性、對顧客需求更快的反應能力,這是最重要的,也是博杜安未來需要堅持的。 現在,濰柴已經構建起汽車業務、工程機械、動力系統、豪華游艇、金融服務等五大板塊,累計投入150億元研發資金,形成了近3000項新技術和專利。在創新引領下,今年前三季度,濰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890.3億元,同比增長12.3%,利潤總額31.6億元,同比增長64.1%。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的情況下,濰柴集團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取得這樣的成績,創新居功至偉。濰柴的創新,既有技術、產品的改良升級,更有管理模式、機制體制的深層次變革。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濰柴用實踐給出了最好證明,也為當下的國有企業改革提供了生動樣本。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