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傳統工業機器人已沒有技術難關,大企業已基本普及機器人,現在是中小企業的普及階段。”在調研中,日本新興技術研究所CEO熊谷行裕告訴記者。
圍繞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日本制造業的經驗、模式已高度成熟,并形成了豐富的配套服務。但熊谷行裕表示,即便如此,很多中小企業也仍需專門培養人才。在企業實施自動化的過程中,人仍然是重要的一環。 記者:目前,日本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和推廣到了哪個階段? 熊谷行裕:很多工業機器人的研究階段已接近完成,工業機器人已經沒有太多技術難關。現在還存在的難點,是所謂機器人普及應用的問題。而且大公司都基本普及了,現在要普及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占全日本企業的90%。 記者:在傳統工業機器人之外,日本都在關注哪些新興的機器人技術? 熊谷行裕:最先進的是可以替代人的機器人。目前工業機器人常見的是5軸、6軸的機器人,而人類的手臂就有36個軸,日本企業現在研究3D立體的類人機器人。如果能研發出類人機器人,排在一起就是工業4.0的狀況。 我們不僅要模仿人,也要模仿動物。比如說蚊子,能靠人血里面的碳水化合物感知人體,從空中輕輕地降落。而我們打它的時候飛走,是因為它能感受到手帶來的風壓。如果機器人能模仿它們,那將是很了不起的技術。 記者:在日本企業的經驗中,企業實施自動化要注意哪些問題? 熊谷行裕:要做一個自動化生產線,關鍵是誰來做這個生產線,如果沒有做自動化的人,怎么做自動化。對于我們來說,培養會實施自動化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全世界都在說機器人,但工業機器人只是自動化生產線上的一個部分而已,目的是要為企業帶來利益。另外,我曾跟不少中國企業交流時提到過,如果要做好自動化,要有計劃性,平衡要把握好,計劃性要做得好,買什么機器人,在什么位置用,要做好計劃。 記者:專門幫助企業實施自動化、培養自動化人才的機構,在日本多嗎? 熊谷行裕:像我們這樣的機構日本有很多。日本也有機器人公司為企業培養人,但機器人公司目的是銷售機器人。客戶的生產線是否適合用機器人,他們并不真正關心,能不能賣出機器人才是他們最關注的問題,所以這可能造成不平等的商務關系。 像我們買保險一樣,保險公司會為顧客積極推薦,但產品不一定適合顧客,所以日本企業對于第三方機構,是非常有需求的,我們站在公平角度考慮問題,給企業提供方向,而不會站在機器人公司的角度。 記者:企業最需要的是哪方面的自動化人才? 熊谷行裕:在日本國內,如果企業實施自動化,需要能為自己工廠設計自動化生產線,或者是有修理或掌握自動化生產線能力的人,并且是要符合企業現實狀況,我們是為公司培養這樣的人才。 簡單來說,這類人才要懂得公司的情況,還要有一定的技術基礎。此前有一個國家的政府委托我們一個自動化項目,為期一年,培養人才大約花費了3—6個月。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