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級豪華車的價格跳水搶占了合資品牌B級車的市場空間,而A級以及以下的市場又被自主SUV蠶食。”市場的雙向擠壓是汽車分析師封士明所認為導致主流合資企業痛失市場的直接原因。 比如沃爾沃S60L,雖然廠商最低指導價為26.99萬元,但優惠后的最低成交價格已經逼近22萬元,與此同時,寶馬1系目前的市場價格基本為指導 價的7折,入門級豪華車也正通過大規模的價格促銷來拉動市場。據封士明透露,寶馬已經于4月中旬正式向經銷商發布通函,表示將經銷商第二季度的批銷目標降 低15%。 市場的變動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合資企業遭遇增長壓力的同時,拉低價格門檻迎合市場的豪華車品牌也并不能獨善其身。數據顯示,在中國市場(含香港), 奧迪則出現增勢減弱的態勢,4月向消費者交付了45296輛汽車,同比僅微增0.2%;今年前4月,奧迪在華銷量為17.86萬輛,同比僅增5.2%。4 月沃爾沃在華銷量為6732輛,同比增長1.8%;前4月在華累計銷量為2.4萬輛,同比僅增長0.1%。 自主品牌挑戰升級 在此背景下,一個更有意思的現象是,自主品牌前4月表現和市場份額卻持續走強。數據顯示,4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68.64萬輛,同比增長 14.30%,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13%,占有率雖然比上月下降2.67個百分點,但較上年同期提升3.8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諸如長安、長城以 及吉利汽車的月度銷量持續走強,4月銷量分別達到7.43萬輛、6.78萬輛和4萬輛,同比增長40.4%、41.8%以及13%。如果拋開國外市場不 談,吉利上月國內銷量達到3.86萬輛,同比增幅達到45%。 “自主品牌的良好表現主要依賴于SUV的銷量助力。”全國乘聯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認為。不過,在封士明看來,經歷了前幾年的調整,自主品牌在SUV之 外,其實在新能源、轎車等領域已經具備了更多的儲備。“比如在收購沃爾沃后,吉利無論是在設計還是安全和車內空氣質量上,都較之前有更大的進步。”封士明 認為。 與此同時,在他看來,在整體經濟環境下行的大背景下,消費者購車時將更加注重“性價比”,“比如說為什么合資的A級和以下的轎車產品會被自主SUV 擠壓,就是因為同樣的價位,自主SUV不僅空間大,在用料和配置上也非常的實惠”。也正因如此,封士明甚至進一步認為,在此背景之下,合資品牌多年來積累 起來的“品牌溢價”也許會在市場的新常態中遭遇沖擊。如果是這樣,無疑將為自主品牌的崛起贏得新的“窗口期”。 不過,雖然如此,但在張志勇看來,合資品牌發起的“價格戰”,給自主品牌帶來的壓力依然不容小覷。“從市場的角度看,降價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是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為保證一定的利潤空間,降價對企業的整個供應鏈、成本管理以及精細化生產都會有更高的要求。”張志勇告訴記者。在他看來,眼下,不少自 主品牌為了尋求向上的突圍,都在大打“性價”牌,在配置上大做加法,在零部件供應商選擇上也逐漸棄本土而選擇外資。事實上,這一方式雖然有助于提升整體產 品品質,積累消費口碑,但如果在成本管控上做的不好,是會影響企業的盈利和可持續發展的。 在張志勇看來,目前的國內自主品牌,仍有一部分在管理上模式較為粗放,因此,在新一輪的合資降價潮中,如何一方面鞏固自己的性價優勢,另一方面兼顧成本底線,將是自主品牌在新一輪市場動蕩中面臨的新課題。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