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否會陷入“高端產業低端化”? 分析報告指出,在2013年中國購買并組裝的近3.7萬臺工業機器人中,外資機器人普遍以高端工業機器人為主,幾乎壟斷了汽車制造、焊接等高端領域,占比達96%,而國產機器人則以搬運和上下料機器人為主,處于行業低端。 “如果國產機器人未來5年內仍然找不到準確的市場定位,很快會被市場淘汰,再大的蛋糕也吃不到。”頓向明說。 新松總裁曲道奎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建議:企業一定要找準定位,面面俱到很難與跨國公司競爭;還要轉變發展模式,“關起門來”很難做大,需要學會整合資源、與外界協作;第三,千萬不能走“高端產業低端化”的路,機器人集成的產業鏈很長,如果只做低端的加工制造,意義不大。 以新松、埃夫特、廣州數控等國產機器人代表企業來說,它們或是機器人的最終用戶,或是自動化零部件廠商,又或是機器人系統集成商,本身在產業鏈上的定位和發展策略是有所區別的。 一些廠商通過橫向整合產業鏈,聯合其他零部件廠商,自身專注于機器人整機的研發及下游應用的開發;另一些則通過自身在零部件方面的優勢進行縱向整合,零部件自給自足,以成本和渠道優勢占領市場;還有些企業定位于集成商,憑借成熟的解決方案銷售整機。 業內專家認為,雖然中國機器人整機市場的需求遠未飽和,但激烈的競爭已經壓低了產品利潤,且整機生產領域已涌入太多投機者,太過混亂,走整機生產和應用系統開發相結合的道路,是企業增加競爭力的一個方向。 比如,新松現在就已經形成以自主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領先產品及行業系統解決方案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并將產業戰略提升到涵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智能化制造全過程。而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國內機器人生產企業也都開始朝著這一方向努力。 “相較整機生產,應用系統的開發更復雜,技術含量更高,如果在這方面擁有優勢,那就能在市場站穩腳跟。”王田苗說。 也有專家建議機器人企業布局一些還未完全開發的工業領域。陸際聯認為,汽車等傳統領域已被國外品牌占據,國內企業應側重開發一般制造業,如五金加工、橡膠和塑料、陶瓷、食品和醫藥等行業。
“中國的制造業升級才剛剛起步,如果企業能夠制造出符合某些特定行業的功能機器人,也會擁有很大的市場。”陸際聯說。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