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舊迎新,汽車產業發展和市場前行,都將在2015年迎來新的挑戰,記者以獨特的視角,從各個維度,帶您一起“鳥瞰”2015年。 自主當自強,是國人幾十年的夙愿。但從現狀看,自主較強的企業并非被國人寄予厚望的“共和國長子”一汽集團,也不是“老二汽”東風集團和坐擁大眾、通用兩大品牌合資公司的上汽集團。而是曾經一窮二白的民企長城汽車、吉利汽車;是合資板塊相對孱弱的長安汽車;更是不虛浮于世,長期堅持聚焦的五菱。 2014年,自主品牌銷售624.19萬輛,同比增長10.9%,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3.9%,占有率同比下降0.6%。五菱、長安、長城等分列自主銷量前十,而此十家總計超440萬輛的乘用車銷量,也占自主品牌乘用車全年銷售總量的70.5%。 相比于長安、長城、吉利、比亞迪等企業的優異表現,長期以來被寄予厚望,要錢給錢、要人給人的大集團一汽、東風、上汽等,在自主板塊的表現卻著實遜色不少。 業內質疑詬病之聲長久不斷。“依靠大眾、通用、PSA等合資公司大賺特賺之下,緣何自主就是搞不好?拼政策資源,難道不如走‘野路子’起家的長城、吉利?拼人財物力,難道不如遠沒有如此強勢合資背景推動的長安?年復一年,年年高喊力推自主,但來來去去就那么幾款車,銷量也遠不盡如人意。” “聚焦不夠。”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薛旭看來,坐擁天時、地利、人和的大集團多年之于自主板塊未能有寸進,癥結還在自身。“大集團要接地氣,而不是高談闊論。戰略上要清晰聚焦,產品上不能東拼西湊,要切實提升研發。” 其實,談及聚焦,從成功者如長安、長城、五菱身上已功效盡顯。 長城汽車,皮卡起家,卻多年如一日堅守聚焦SUV,雷打不動,從不跟風盲目躍進。不僅哈弗H6以月銷超3萬輛的業績力壓合資位居SUV銷量榜首,其專注SUV的哈弗品牌也已深受消費者認可。 長安汽車,雖身為國企,但合資資源卻遠遜于一汽、上汽等,于自主板塊也如長城汽車般堅持聚焦SUV、MPV。不僅去年業績優異,2015年首月CS35、CS75也分別取得了單月2.2萬輛、1.57萬輛優異成績。特別需要強調,于自主一向疲軟的轎車領域,長安逸動去年不僅售出約15萬輛,今年1月也已取得2.2萬輛的業績。 五菱更不用多說,2014年五菱宏光月均銷售6.25萬輛,于整個乘用車市場中傲視群雄。 再反觀一汽、東風、上汽等,產品線單一的同時也缺乏明確定位及拳頭產品。正如上文薛旭所言,如何能更接地氣,是大集團們需要反思的課題。 “沒有訣竅,就是干好該做的事情。長達幾年的調整期,長安解決的關鍵課題是在研發、產品、戰略等方面理順思路、明確定位。一不盲從,二堅持SUV、MPV發展策略。” 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對記者表示。 當前上汽集團新任領導班子已高調表態將發展自主視為企業發展第一要素。至此,大集團自主版塊能否真正自發圖強,是新一年中國車市最值得期待的一大看點。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