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國風電開發布局也得到了進一步優化。數據顯示,“三北”地區并網裝機容量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82%,其他地區占18%。風電裝機規模較大的省份分別為:內蒙古2018萬千瓦,占其總發電裝機的22%;甘肅1008萬千瓦,占本地總發電裝機24%;河北913萬千瓦,占其總發電裝機16%。于此同時,近幾年中東部地區也釋放了一定的開發潛力,支撐了全國風電平穩較快發展。 受風電上網電價政策調整因素影響,2014年下半年各地區均不同程度出現了搶裝現象,地方政府核準項目速度加快,企業項目開發建設力度加大。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新增核準容量3600萬千瓦,同比增加600多萬千瓦。到2014年底,全國風電累計核準容量1.73億千瓦,扣除并網裝機容量,全國核準在建容量7704萬千瓦,同比增加1600多萬千瓦。此外,受國家取消2年內尚未完成核準計劃項目的影響,各地區核準計劃完成率明顯提高,第三批核準計劃已完成76%,第四批核準計劃已完成56%。 2億千瓦 “十三五”目標任務基本清晰 4000千瓦 “三北”外送成關鍵 “為實現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15%的戰略目標,“十三五”期間風電新增裝機1億千瓦以上是一項硬任務。”史立山表示,國家已明確提出風電到2020年達到2億千瓦的發展目標。 根據這一目標倒推測算,“十三五”期間,我國風電每年需要投產2000萬千瓦以上。風電發展的目標任務基本清晰,意味著風電產業將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根據資源條件和消納能力,我們初步研究,‘十三五’期間,‘三北’地區將新增規模6000萬千瓦,其中本地消納2000萬千瓦,另外4000萬千瓦需要統籌外送,中東部和南方地區及海上風電新增4000萬千瓦,這部分全部在本區域內消納。”史立山表示,“十三五”風電規劃的核心是如何落實4000萬千瓦風電的外送方案,國家能源局將做好風電規劃與電網規劃、能源規劃的銜接,明確重點任務和具體保障措施,確保到2020年風電裝機達到2億千瓦以上。 根據部署,今年國家能源局將繼續做好大型風電基地建設,加快推進哈密二期、酒泉二期、承德二期等大型風電基地建設進度,并結合防治大氣污染輸電通道建設和當地風能資源情況,科學布局配套風電基地,重點推進正在規劃的準東風電基地、錫盟風電基地、寧東風電基地、張家口風電基地三期等規劃編制,進一步明確輸電通道中風電等新能源電量的比重,促進風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在解決風電送出和消納問題上,國家能源局還將從完善風電行業管理著手,通過一系列實質性舉措推動風電產業穩健發展。記者從會上得知,今年,國家能源局將制定全額保障性收購指導意見,按照風電規模化的需要,確保風電項目并網和消納,提高運行效率。于此同時,制定風電發展的環保政策。“隨著風電布局逐步向中東部和南方地區轉移,風電開發建設的環境保護問題日益重要,2015年將出臺關于加強風電開發建設環境保護有關要求的通知,進一步明確風電建設和運行的環保要求。”史立山說。 在海上風電發展方面,2014年12月,國家能源局結合海上風電價格政策,印發了《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2014~2016)》,總容量1053萬千瓦的44個海上風電項目被列入開發建設方案。業內專家普遍認為,該方案不僅是未來幾年全國海上風電建設的行動路線,更是國家能源主管部門主導的促進海上風電產業發展的大型課題,各省能源部門、發電企業、電網公司、行業研究機構和協會等各方“全民參與”,通過項目實踐,進一步完善海上風電政策和產業體系。 “受各方面因素制約,我國海上風電建設還較為緩慢。根據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要求,國家能源局將督促沿海各省加快開工建設海上風電項目,對海上風電建設進展情況進行及時跟蹤監測。同時,加大項目推進協調力度,力爭2016年底前海上風電投產規模有較大突破。”史立山還提出,各有關部門要加快完善海上風電標準、設備、檢測等配套產業服務體系,加強與歐洲國家的聯系,擇優推動海上風電項目合作,充分借鑒并吸收國際先進建設和運行經驗。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