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2015年,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工作部署,將計劃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啟動一批新的重大項目;將實施差異化的區域發展政策,對西部、中部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提出了項目建設和發展意見;將加快推進京津冀、“一帶一路”以及長江經濟帶建設;將在農業技術裝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燃氣輪機等領域,實施一批重大創新工程和智能制造重大項目,為機械工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 王瑞祥介紹說,我國經濟正從貿易大國向對外投資大國轉型,正大力推動高鐵、工程機械、汽車以及鋼鐵、水泥等成套設備走向世界,也將帶動一批機械配套及零部件企業。而世界經濟整體上尚處在危機后的修復階段,這為我們實施走出去戰略,開展國際并購和吸引海外人才提供了難得機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低,為我們以較低的價格獲取能源資源,降低國內生產成本提供了大好機會。目前,中國正在全球50個國家建立118個經貿合作區,其中有77個處在“一帶一路”沿線的23個國家,將成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合作和產業集聚的平臺。 趨勢三: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日趨加劇 王瑞祥分析指出,我國是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現值美元計算約為美國經濟規模的55%,約是日本經濟規模的兩倍,實際超過德、法、意三國合計的經濟規模,也是另外三個金磚國家經濟總量之和的1.5倍。在經濟全球化、競爭白熱化的當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我國因規模體量大、產品附加值較低以及缺乏國際市場話語權,往往在貿易摩擦中首當其沖,成為最大受害國,機械工業也成了“重災區”。 數據統計,2014年,國外對我國機械工業發起5起涉及對耕作機、風力發電機組鑄件、履帶式推土機、取向硅電鋼、石墨電極等反傾銷反規避調查。可以說,無論從時間、數量還是產品覆蓋面分析,均呈現出日益加劇的趨勢。 趨勢四:產業呈現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態勢 王瑞祥指出,隨著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孕育興起,德國將通過互聯網、高科技、大數據、虛擬制造信息技術與實體制造技術融合,實現智能制造。美國提出以人工智能、機器人和數字制造,重塑制造業競爭力。歐盟將啟動“火花”計劃,到2020年投入28億歐元用于研發全球最大的民用機器人項目,涉及制造業、農業、醫療、交通運輸等各個領域,以增強歐洲工業競爭力、確保在全球的領先地位。環境保護的剛性約束日益強化,節能減排、綠色制造正成為加工制造和產品性能的必然要求。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