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民族品牌機器人 “要實現智能制造,需要發展智能裝備,眼前最緊迫的任務是首先要把智能裝置發展起來,機器人是很重要的一塊。”朱森第說,“如果裝備企業沒有發展起來,我們智能制造口號提出來了,應用推開了,最后即便實現了智能制造,但我們用的智能制造的裝備都是國外的,這不是我們要看到的局面。” 機器人“熱”應該帶動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朱森第表示,目前我國機器人產量僅占市場需求量的8%左右,在市場如此紅火的情況下,勢必大量采用國外品牌機器人,這對我國機器人產業來說是一個嚴峻的局面。 結合浙江省“機器換人”的實踐經驗,朱世強分析了當前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他說,作為用戶而言,有很多企業表示無從下手。“機器換人”到底怎么做,設備在哪里?什么情況下可以“機器換人”。很多企業表示找不到路徑。 從設備制造商的角度來說,浙江省提出“機器換人”之后,很多企業感覺“到處都是市場”,但是有一些業務不敢“吃”,有一些業務抓不住。而且,很多企業家總是覺得國外的設備比國內的好。朱世強坦言,“客觀講,中國裝備制造業的水平尤其是高端制造業的水平比國外是有差距的。” 朱世強告訴記者,“浙江省的‘機器換人555推進計劃’實施以后,全省的制造業一定會在經歷一番洗牌之后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如果沒有借機培育出我們自己的裝備,到時,遍布各地的仍然是國外的裝備和機器人。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 統計顯示,201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購買量首次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買家。聶爾來指出,2014年上半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進口數量高達3.5萬臺,進口金額達4.57億美元。 “機器人市場被外資品牌占據存在巨大的隱患,如果產業的核心東西——裝備掌握在人家手中,跨國公司將收取巨額的維護費。”朱世強表示,從以往經驗看,機器人本身價格不貴,但維護費用和配件價格高得不得了。所以,要利用“機器換人”的機遇培育民族品牌的裝備產業。 “企業家要承擔培育民族裝備制造業的責任。應該允許國內裝備制造業有一個成熟的過程。”朱世強呼吁,一方面用戶企業要應用國產設備,一方面政府要對制造企業給予扶持和資金補貼。 既要掌握市場,又要學會如何把握住市場,為我所用,服務于國產設備的發展。朱世強說,在宏觀層面上,需要進一步厘清思路。一方面,國產的設備制造商要加快技術研發與水平提升,另外一方面,全社會要給國產設備制造商多一些應用的機會。 浙江理工大學教授陳文華告訴記者,浙江省經信委近日對30個工業行業、567家企業的問卷調查顯示,53.4%的企業表示機器換人一次性投入大、成本回收期長,以企業現有財力無力承擔,只有在政府加大政策激勵力度時才會考慮發展。另外,69.7%的被調研者希望政府按照自主研發設備投資額,給予相應財政補助。 “加快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步伐已可不容緩。”朱森第強調,一定要在鼓勵應用的同時,扶持民族產業加快發展。他認為,我國機器人產業未來發展的著力點是:加強工業機器人關鍵部件的研發與產業化;發展應用集成商,帶動各行各業應用工業機器人,培育發展工業機器人市場;促進應用的同時,加大支持產業的力度;加強產業共性技術研究,掌握核心技術,面向未來,要著力工業機器人前沿技術研究和軟件開發。同時,要盡快形成一支學科帶頭人和技能人才隊伍。 據業內人士預測,2015年將是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關鍵一年,因為國內的機器人企業將高速增長,同時全球企業在中國的布局基本完成,將進入國際市場進行檢驗。如果2015年和2016年中國機器人企業把握住這個機會,就有可能在整個高端裝備制造業站穩腳跟。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