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手”自動運轉,盡管體型龐大,但“鋼鐵俠”代替人工絲毫不含糊,做工更精準。在東風柳汽柳東乘用車基地焊裝車間4.18萬平方米的空間里,機器人林立,幾名工人隱現其間。 ![]() 東風柳汽柳東乘用車基地 當前,中國車企聽得最多的聲音也許可以用兩個詞概括:一個是寒冬,一個是轉型。實現從“汗水型”生產向“智慧型”生產的歷史性跨越,東風柳汽一直清楚自己的定位:最大的挑戰并非是對手,而是自己。 “機器換人,并不是簡單地代替一個人,而是要提高產品質量、生產效率,降低產品成本、能耗、管理費用等。”何曉鴻介紹,車間現有機器人48臺,主要用于生產S50、BX3等車型,后續將提升到157臺,自動化率將由38.5%提升到72.9%。“工業機器人帝國”是柳汽轉型升級的重要法寶。 在市場低溫運行的當下,從“創新”走向“創值”,實實在在打拼“智造升級版”,柳汽一直在做“有溫度”的轉型。2002年,柳汽在年產3萬輛的規模上徘徊掙扎,這讓柳汽人刻骨銘心。轉型就應該解決痛點,從乘用車B11項目、商用車M53,到“霸龍”重卡、風行景逸的開發成功,再到風行S500上市實現MPV產品線的全覆蓋,柳汽始終在變與不變中前行。 變是轉型,不變是堅守。 東風柳汽明白:堅守,不是被動守攤子,而是站穩腳跟、穩扎穩打,在主動作為、鞏固拓展中堅守!如今,中國車企進入又一個戰略機遇期,轉型到了關鍵時刻。自主品牌如同一場處于相持階段的拔河賽,咬牙也得挺住。如何挺住,取決于加大轉型升級、節能減排等途徑。 “品牌強則國家強,做自主品牌自然是要做到有榮譽、有價值。”東風柳汽總經理程道然說。沖壓、焊接、涂裝、總裝四大工藝及配套設施,采用機器人自動化操作,均達到國內一流水準;多年來學習日產精益管理模式,培養一批高素質生產技工。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柳汽都致力做柳州“智造轉型先鋒”。 不僅柳汽致力于打造“最強大腦”,近年來,柳州市積極推進工業機器人在汽車與機械制造領域的應用,以科技創新驅動打造新的硬實力、軟實力和行動力。據統計,目前柳州市60多家企業使用工業機器人。實現“機器換人”后,機器人比人工操作平均節省工時50%~70%,生產效率提高30%~50%,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產品合格率。 有打造了商務MPV之王的東風柳汽,還有生產中國神車———MPV五菱宏光的上汽通用五菱,柳州擁有的“MVP之都”這張名片一直在閃閃發亮,孕育著中國車市的MPV文化,改寫著車市的格局……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