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國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大陸集團和采埃孚已經開始與美國科技巨頭緊密合作,他們正通過利用與汽車各部件相關的新技術,擴張成為巨型企業。在2015法蘭克福車展上,這種變化表現得十分明顯。 德國汽車制造商及零部件供應商敏銳地覺察到,數字化控制技術在汽車業未來發展中將成為制勝的關鍵。無論是自動駕駛還是互聯汽車,其先進的安全系統都要依靠智能系統或配件,而這些都離不開軟件的支持。 事實上,美國互聯網公司方面也承認德國公司在這個領域的支撐作用。“德國人能夠在這個領域引領世界。”谷歌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表示,“我們正與一些德國公司開展合作。” 德國汽車制造商顯然是快馬加鞭的節奏。8月,奧迪、寶馬和戴姆勒聯合以28.3億美元收購了諾基亞旗下HERE地圖業務,以便在未來自動駕駛汽車的競爭中獲得控制權。據了解,目前德國零部件供應商正在考慮與該國的這三家車企合作投資HERE。 采埃孚也完成了一項大手筆的汽車技術交易,展示出德國零部件供應商意氣風發的姿態。種種跡象表明,他們正以實際行動捍衛自己作為汽車核心零部件供應者的主導地位。 去年晚些時候,采埃孚CEO斯蒂芬·薩默對外披露了將出資120億美元購買美國零部件供應商天合汽車集團的計劃,而后者的專長正是制動和安全系統領域。 薩默的“冒險”之舉,現在看起來很有先見之明。就在最近,十家汽車制造商一致同意將自動剎車系統作為新車安全標配。當發生事故時,如果駕駛員來不及作出反應,這種采用了攝像機、雷達傳感器和軟件的剎車系統將會自動停車,從而避免碰撞的發生。 “我們在動力系統和變速器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但欠缺駕駛輔助系統及汽車安全相關技術。”薩默說,“天合汽車集團與我們形成了互補。” 結合雙方的技術,采埃孚已經開發出一款小型電動自動駕駛汽車。薩默認為,未來的自動駕駛更可能發生在城市環境中,而不是在高速公路上。“這也正是我們堅信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應該是小型車的原因。” 而在今年5月,大陸集團以6.8億美元收購了一家芬蘭的汽車軟件公司——伊萊比特,這筆交易給其帶來了1900名軟件程序設計員。作為一家以輪胎制造起家的公司,大陸目前擁有1.2萬名軟件工程師,占其工程師人員半數以上。 博世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其后是麥格納、采埃孚和大陸集團以及電裝。雖然博世以汽車火花塞聞名, 但如今已成為全球雷達傳感器的主要制造商,而雷達傳感器正是自動駕駛汽車的“耳目”。這家公司開發了一套系統,使駕駛員可以在車外通過遠程控制裝置操控汽 車,在車庫或者停車場找到空閑的車位。博世在傳感器方面的籌碼來自于德國的半導體巨頭英飛凌科技公司。據報道,雙方在2009年就在功率半導體方面達成了 合作。 與汽車制造商相比,德國零部件供應商似乎更能在與“硅谷”的合作中找到更好的位置并從中受益。“無論我們的顧客是德國的主流汽車制造商,還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或者是蘋果公司,我們的業務都不會改變。”薩默說。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