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9時19分,一列由“神華號”交直交12軸大功率電力機車牽引的110節軸重30噸載重100噸級底開門運煤列車———“60016”次貨車,在歷經了11小時21分鐘安全運行后,如期抵達黃驊港站。神華集團副總經理薛繼連宣布:我國首列軸重30噸重載列車在朔黃鐵路開行成功。 “客運高速、貨運重載,這是當今世界鐵路運輸業發展的方向。”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王夢恕在接受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天,神華軸重30噸重載鐵路列車的試運成功,標志著中國鐵路運輸業繼客運高鐵之后,貨運也將迎來一個新時代———重鐵時代。” 中國鐵路運輸進入“重鐵”時代 作為我國首列軸重30噸重載列車,神華“60016”次貨車的試運行引人矚目。8月27日9時19分,當這條鋼鐵巨龍駛進黃驊港站臺時,迎候在這里的周福霖、王夢恕、鄭穎人、杜彥良等10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不約而同地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隨后一天半時間里,在神華集團公司總經理凌文、副總經理薛繼連等人的陪同下,10位工程院院士詳細考察了中國首列K M 98軸重30噸重載列車、14400K W 交直交12軸大功率機車、綜合檢測車、朔黃鐵路沿線的重載軌道和橋梁等,8月28日下午,一個名為“軸重30噸以上煤炭運輸重載鐵路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研制研討會”在山西原平召開。 “神華軸重30噸重鐵試運成功,是我國繼高鐵之后又一項重大技術創新。”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家莊鐵道大學教授杜彥良說,“這對于中國鐵路運輸業意義重大,標志著中國重載鐵路時代的到來。” 據杜彥良介紹,按照目前國際重載運輸協會(IH H A )的規定,重載鐵路有三個條件:一是軸重為27噸以上;二是列車牽引質量8000噸以上;三是在至少150公里的線路區段上年運量4000萬噸以上。我國第一條重載鐵路的大(大同)秦(秦皇島)線,已經達到了第二、第三兩個條件,其單車軸重只有25噸,未能滿足第一個條件。如今,神華軸重30噸重載試運成功,意味著朔黃鐵路已經全部滿足國際重載運輸協會規定的三個條件,成為名符其實的重載運輸鐵路。 “更為重要的是,神華軸重30噸重載運輸是在對既有鐵路改造的基礎上實現的。”王夢恕院士強調指出,“這與新建鐵路相比,將大大節約基礎設施的投資;同時又可大大提高鐵路運力和運營效率。很不容易,很不了起。” 院士們認為,長期以來,我國物流業成本居高不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鐵路貨運發展滯后。數據顯示,鐵路、公路和航空的單位運輸成本之比為1:6 .4:9 .35。對此,王夢恕院士舉例說,比如,目前中國煤炭相當大一部分還是依靠汽車運輸。這是在用優質的“油”拉低質的“煤”,不僅運輸成本高,而且污染物排放大,是非常錯誤的。因此,加快鐵路物流業發展,特別是加快發展“重鐵”已是大勢所趨。 周福霖、王夢恕、梁文灝等院士還提出,希望神華抓住中國鐵路發展的機遇,盡快對軸重30噸重鐵技術進行系統性總結,形成獨立的自主知識產權體系,向全國推廣。周福霖院士甚至提出,希望神華 集 團 的 “ 重 鐵”技術像中國的“高鐵”技術一樣能夠“走向世界”。 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是成功秘訣 那么,神華軸重30噸重鐵技術是如何形成的呢? 神華集團新聞發言人、集團新聞宣傳部主任孟堅告訴記者,“軸重30噸煤炭運輸重點鐵路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研制”,是神華集團承擔、朔黃鐵路發展公司負責組織實施的“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該項目在神華集團副總經理、朔黃鐵路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薛繼連主持下,神華攜手鐵科院、南車、北車、華為等國內多家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和企業單位,進行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的研發、集成和創新。 “重載鐵路是一個系統工程。”神華朔黃鐵路公司新任董事長賈晉中說,目前,我國既有重載運輸技術體系是建立在25噸軸重基礎上,30噸及以上大軸重重載運輸技術尚屬空白。神華朔黃鐵路人在接受項目研制任務后,開始從多個技術領域展開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 據介紹,軸重30噸重載運輸技術創新,首先表現在機車、車輛等領域。神華牽頭成功研制出牽引力達960千牛的大功率交直交電力機車———“神12”,研制了軸重30噸載重100噸級的底開門K M 98型貨車,并成功開發了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綜合檢測車。 “在軸重30噸重載運輸成套技術創新中,對既有鐵路基礎設施進行強化改造和創新的難度最大。”賈晉中說,我們首先選擇50公里示范段開展實車試驗、移動加載車試驗,首次全面掌握了30噸軸重條件下線路基礎設施受力狀態與荷載特征,為確定線路基礎設施強化改造技術條件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理論支撐;同時,結合各類試驗數據和理論分析結果,建立了橋涵、軌道、路基、隧道結構狀態評估模型和技術指標,提出了我國既有重載鐵路開行軸重30噸及以上重載列車技術條件。 在既有鐵路基礎設施改造中,橋梁和隧道是關鍵環節。針對30噸軸重條件下的預應力混凝土橋梁抗裂安全性儲備不足的問題,技術人員從運營線上換取 一 孔3 2米梁,開展了預應力混凝土梁承載能力評估、加固和破壞試驗,首創橋梁體外預應力碳纖維板材加固技術;針對隧道基底荷載特征及動力響應,他們又創新性提出30噸軸重條件下隧道基底檢測評估技術和關鍵指標,針對不同結構類型隧道基底和圍巖級別、病害類型,提出和實施了“高分子樹脂固結排水法”整治基底厚度不足和吊空病害、“井點降水+注漿法”解決道床翻漿、冒泥病害等多種隧道基底加固技術…… “特別是在軸重30噸重鐵管理運維等支持系統的創新上,薛繼連創造性地提出了‘動態檢測、靜態監控、綜合分析、狀態檢修、立體養護’的新理念。”賈晉中說,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神華朔黃鐵路成功研發出了最先進的無線通訊平臺———基于4G技術應用的L T E的鐵路寬帶移動通信系統、重載列車狀態監測系統、智能化協同操控系統和運輸優化調度系統等等。 神華軸重30噸重鐵提高運效30% “神華朔黃鐵路軸重30噸重載技術,是在借鑒國際、國內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創新發展起來的。”8月28日夜,薛繼連在接受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發展重載鐵路運輸,是神華面對企業自身需求、我國資源分布現狀和國際市場發展格局三重壓力下的必然選擇。 據薛繼連分析,首先,從企業自身視角來看,神華集團作為一家以煤為基礎,集電力、鐵路、港口、航運、煤制油與煤化工為一體的特大型能源央企 , 有自營鐵路1765公里。其中,朔黃線西起山西省神池縣,東至河北省黃驊市,正線總長594公里,是神華鐵路唯一的出海通道,也是我國西煤東運第二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 近 年來,隨著神華集團各煤炭基地開采規模的擴大和煤炭產量的上升,鐵路運能越來越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 其次,從我國資源現狀來看,煤炭等礦產資源大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區,西能東運將在未來長時間存在。發展重載鐵路成為提高我國鐵路運能的重要選擇。 其三,從全球視角來看,重載運輸已成為國際公認的鐵路貨運發展方向。近年來,中國客運高鐵技術已取得國際領先,但貨運重載技術卻相對落后。特別是與美國、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南非等重載較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們貨運重載技術亟待發展。 “正是在此背景下,神華承擔了‘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軸重30噸煤炭運輸重點鐵路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研制’,瞄準世界鐵路的前沿科技展開技術攻關。”薛繼連說,軸重30噸重鐵技術的開發成功,使神華鐵路的運輸能力大幅提高。數據顯示,單車運力可提高20%,朔黃線全面推廣應用后年運輸能力將達到4億噸以上,年創造經濟效益約增30億元,運輸效率提高30%以上,同時,百萬噸公里單位能耗降低30%。 在對神華軸重30噸重載技術進行全面考察后,龔曉南、繆昌文、張超然、鄭穎人、王景全等院士不約而同地得出一個結論:“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他們認為,神華軸重30噸重載鐵路技術的創新與實踐,不但可以使 神華重載鐵路運輸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時也形成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大軸重成套技術體系,對我國鐵路既有路網的擴能改造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在推動中國重載鐵路技術進步的同時 ,可提升中國鐵路重載技術在國際 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兵工廠)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