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某工廠內,每隔幾秒鐘,一支金屬手臂就把一塊屏幕按壓到便攜式電腦的外殼上。去年11月,和碩公司重慶工廠的部分組裝線開始引進這種雛形機器人,但目前,仍有數千名戴白手套的工人在四周。 這些“機器人”表明,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中國的電子制造商面臨越來越大的自動化壓力。制造業更多工作正交由機械完成。但從該廠內機器人寥寥無幾的現實可看出,在實現組裝電子產品自動化方面,中國工廠面臨種種挑戰。“很難完全實現自動化”,該廠負責人說在這家有5000名員工的廠子里,每增加6個機械手臂才能取代半個工人。 從人均水平看,中國自動化仍落后于韓日等鄰國,一個原因就是仍存在大量勞動密集型的低利潤組裝業。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數據表明,每1萬名工人中,韓日均擁有300多個多用途工業機器人。相比之下,盡管中國工業機器人總量在2008年至去年間以年均36%的速度增加,但每1萬名工人僅有23個機器人,尚不及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 (中國)電子行業難以實現自動化,還因許多電子產品生產規模有限。比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組裝,它們通常由執行不同標準的公司設計且上架周期較短。從成本看,安裝需隨產品型號改變而重新調整的機器人并不劃算。 專家認為,(中國)代工企業的利潤率僅為較低的個位數——今年第二季度,和碩的運營利潤率為2.7%,富士康為3.2%,或許承擔不起提高自動化的成本,除非客戶同意漲價。(兵工廠)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