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一大批代表當今智能制造領先水平的機器人空降北京,為在新國展舉行的CIMES機床展助威。 組團亮相CIMES 盡管這些機器人不會變形,但卻擁有相應的智能操控系統,能夠獨立自主的完成工作,尤其是深涉人類無法進入的環境,任勞任怨的為人民服務。在美德日韓等國家,機器人使用密度超過五成,一些完全自動化的無人工廠,以前要百人耗費兩周的工作,現只需4人指揮,一天時間就可完成。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FIR)預測,中國有望在2016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保有量將超過13萬臺。在此利好推動下,CIMES2014特別開辟了“機器人”專區,KUKA、史陶比爾、沈陽新松、上海眾拓等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制造商,將在專區展現潔凈機器人、機械臂、集成系統等尖端力作。 當出現內容單調重復的工作時,機器人可以沖在第一線代替人們,擁有更高的勞動效率,在作業精度和潔度上也極為穩定,從而讓厭煩簡單枯燥生產的80后,有更多時間去研發創新。CIMES負責人表示,“隨著用工成本上升,機器人不僅能節省企業開支,也能有效的把人口紅利轉化為頭腦紅利。” CIMES舉辦二十余年,智能化風潮愈演愈烈,從數控系統到云計算平臺,此番機器人軍團的大舉進入更是代表了中國高端裝備制造的未來。 2014被認為是中國機器人的爆發元年,高端裝備業首先刮起了機器人上崗旋風。以自主創新,打破了國外對工業機器人等多領域技術封鎖的沈陽新松,就預言機器人行業將出現像蘋果那樣的領軍名企,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 技術趨勢明朗 近幾年,機床企業開始跨界玩起了工業機器人。在年初的上海展上,大連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就在展會上首次推出了兩臺機器人。其中一臺機器人擅長搬運,另一臺則擅長銑削加工,可以對木料和石料進行三維立體的雕刻。據光洋科技董事長于德海介紹,機器人機械手末端不僅可以抓舉166公斤或210公斤重物,還可以對石頭、輕型鋁材、木頭進行雕刻和切削加工,誤差不超過0.01毫米。
而國內數控系統專業供應商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從2007年起便開始研發工業機器人,到2010年,已經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北京發那科機電有限公司總經理景喜瑞就表示,2013年發那科僅在中國就銷售5000臺機器人。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