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尚在嚴冬中蹉跎的中國機床企業近60位CEO,聚集在上海浦東嘉里大酒店,于第八屆中國數控機床展覽會(CCMT)前夕,在“2014機床工具制造業CEO國際論壇”上,討論行業發展環境的新變化,展望和暢談中國機床工業的新未來。 早春二月藏鋒論劍 身在變化中的機床業大佬們,首先感受到了由協會主辦的論壇的變化。沒有冗長的報告和領導講話,在協會輪值主席和用戶代表簡短致辭之后,論壇主持人的話筒交到了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惠仁的手上。 陳惠仁憑藉著曾長期執掌大型機床企業的深厚功力,一開場就吸引了眾多與會者注意,他是這樣破題的:近兩年,我們業界的CEO感受最多的就是來自各方面的變化,首先,是市場的變化,總量下滑,需求結構升級;其次,是企業各種生產要素的變化;再次,是產業發展政策環境的變化;最后,是以市場倒逼方式促轉型升級的變化。新的變化,孕育新的未來,這將意味著什么呢? 濟二機床董事長張志剛、秦川集團董事長龍興元、寧江機床董事長姜華、華中數控董事長陳吉紅及北京發那科總經理景喜瑞,作為訪談嘉賓,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在幾個發展中的關鍵點上,做了深入的探討。比如—— 多與專的道路。機床企業是走多元化還是專業化之路,一直以來都是見仁見智,不同的企業也分別進行了不同的實踐。訪談嘉賓中的濟二和秦川,就是兩種發展模式的典型代表,都做到了一定意義上的極致。濟二由于數十年的堅守,終于成長為世界一流的汽車沖壓設備專業制造商。即便在極具未來工廠概念的特斯拉自動化生產線上,我們仍然能夠看到沖壓設備作為關鍵的四大工序之一巍然挺立,那是可以預見的中國濟二未來的道路。 重與輕的選擇。機床是工作母機,前幾年大干快上,喜歡手里有“大家伙式兒”的用戶多起來,因此代表“高大上”的重型床子很搶手,帶起一股上重型機床的熱浪,以致非理性的高燒不退,行業發展受創,不但新進入企業損失慘重,形成新的包袱,也拖累了原本就靠重型機床吃飯的企業。 大與小的辯證。相比之下,現在日子過得較好的機床企業,除了像濟二那樣在國外拿了含金量高的大單的企業,就是寧江機床這樣精專特的較小企業。他們的產品不大,有特色,而且船小好調頭,產品中的機床數控化率已達到90%,去年在整個行業低迷的背景下,寧江的訂單卻較前一年增長了100%。 加與減的博弈。國際機床企業近年來,其實經歷了一輪做大之后又瘦身的起落過程。如MAG,從2005年開始做起來,在全球收購了數十家機床及相關企業,迅速做大,成為頂級的機床跨國公司。現在,又對集團進行拆分,各個板塊進行資本運作甚至出售,在組織結構和運行規模上大幅度瘦身。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再從大到小,不過七八年時間,值得中國同行深入研究。 上與下的考驗。低迷時期,機床市場的競爭更具典型意義。那些在行業中如雷貫耳的跨國企業在中國市場上開始了新布局:德馬吉森精機(名字不太準確,但為便于理解,暫用)中國公司開始在上海做五軸五聯動機床,其功能做了“減法”;西門子也推出了808D數控系統,適用于中端客戶;德國通快去年以絕對控股方式,入主江蘇金方圓……種種跡象顯示出跨國公司的中國戰略出現了從高端向中端的進入,這種俯沖的態勢帶來的競爭新格局,真正考驗的是大量產品集中于中低端的中國機床企業。
生與死的宿命。當前,機床行業高檔化、細分化、自動化、信息化,四大趨勢十分明顯,以市場倒逼的方式要求企業轉型升級提速,不進則退,新一輪重組與洗牌即將開始。美國機床業數十年前有五百余家,現在也僅剩幾十家,其中也就是前十名還很強。它們的今天,應該是我們的明天。所以,產能過剩、同質化嚴重的中國機床企業,很快將面對自己的生死宿命。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