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跨國公司開始加速布局中國機器人市場,這一動向引起了業內的注意。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機構高工產研最新發布的新興產業投資策略認為,2014年將是工業機器人元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將迎來爆發式的增長。 中國制造業有4500萬工人,機器人有龐大的替代空間。高工產研預測,對比美、德、日、韓四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中國6大工業(汽車、電子電氣、食品飲料、化工、塑料橡膠、金屬制品等)制造業未來幾年尚需108-240萬臺工業機器人,占工業機器人總需求量的約70%。而以20萬/臺計算,工業機器人產值空間在3100億元-6880億元。 機器人分為“工業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兩大類。其中特種機器人是工業機器人之外,用于非制造業并服務人類的各種先進機器人,主要有軍用機器人和民用機器人。高工產研認為,民用服務性機器人增長較緩慢,工業機器人將迎來爆發式的增長。 高工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鄭利瑤昨天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之所以判斷2014年是工業機器人元年,主要是幾個原因:第一,去年下半年開始,跨國公司開始大規模在中國布局,他們看中的是產業化加速時期的中國機會;第二,從用工環境角度,最近幾年沿海招工越來越難,中國人口結構帶來的紅利也迎來了拐點;第三,LED、鋰電行業進入快速成長期,這些產業要快速規模化、自動化,也需要機器人配合;第四、去年年底,工信部發布《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地方政府或會加大機器人招商力度,從而推動行業快速發展。 目前世界機器人密度的均值為51,中國僅為15,巨大的差距意味著無限發展潛力和增長空間。最近幾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表現強勁,市場容量不斷擴大。為此,工業機器人四大行業巨頭,瑞士ABB、德國庫卡、安川電機和日本發那科紛紛搶灘中國,設立分公司及合資公司。這四大企業在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占比高達55%,而且仍在不斷強化布局優勢。 國內企業中,雷柏科技主營業務是電腦零部件,遇到招工難后,公司開始購入ABB機器人替代人工。最近幾年,公司開始切入電子機器人行業。該公司人士昨天告訴記者,機器人是知識密集度較高的行業,用工難以及全國性薪水上漲,給工業機器人帶來了發展機遇。最近幾年,機器產業增速確實很快,2014年行業仍會爆發式增長。 機器人常用于工人的互補配套環節。據雷柏科技測算,購買一臺機器人兩三年左右就能收回投資。而一臺機器人使用期在十年左右。 自去年以來,沈陽新松機器人參與華晨寶馬沈陽鐵西新工廠建設,連續中標多個項目,累計合同金額逾1億元。沈陽新松機器人中央研究院院長徐方認為,未來,機器人行業有可能將成為全球新的經濟引擎,誕生出一批更為偉大的公司。 從機器人產業鏈層面,包括上游關鍵零部件、中游整機和下游應用,其中上游中國欠缺,與國外技術差距較大,而中下游是我國主要涉足的領域。其中中游系統集成領域達1000家。上游方面,有華中數控、廣州數控、匯川技術、沈陽新松,中下游有博實自動化、思爾特和雷柏機器人等。 高工產研看好運動控制器和伺服系統的短期機會。該研究機構認為,制造業行業升級換代帶來的運動控制產品升級較早,通用控制器在工業自動化領域應用較為成熟,且市場空間遠比機器人廣闊,廣州數控、沈陽新松有涉足。而系統集成行業已經是紅海,價格競爭、毛利快速下降。未來三年,將是中國機器人系統集成行業大洗牌的階段。 (兵工廠)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