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是否需要做品牌策劃?這是一個無容置疑的問題。因為歸根結底同類企業的競爭其實就是品牌策劃的競爭,而競爭的本質是比別人快半步。如何走好這“半步”,讓自己成為“小河的大魚”而不是“大河的小魚”?我認為中小企業需要走出這三個誤區。 一、我沒錢 有的企業一聽說要做品牌,第一個反應就是“花大錢砸廣告”。這是對做品牌的一種誤解。往往這些企業對做品牌抱有一種“應試心態”,他們最關注的是:我現在投入多少錢進去做品牌,事后的市場回報會是多少。這就像“應試教育”,考試前一通狂抄、狂背,然后看考試時能不能靠蒙中題目考個高分。其實,做品牌應該是“素質教育”,平時把各個方面的素質強化了,然后整體能力就壯大了。因此,企業不要將“品牌投入”放進“營銷策劃成本”里,而是應該將它放在投資籃子里,把品牌投入當作企業投資,這種投資是有回報的,因為品牌本身就是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還是一種可以增值的無形資產。 二、我不行 有的企業總認為自己不行,覺得自己管好自己的經營就足夠了,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和金錢去做品牌。這也是對做品牌的一種誤解。試問一句,如果企業真的像你口中所說的這不行那不行,不行怎么活到現在?因此,不是你的企業不行,而是缺少發現的眼睛,還沒有清晰地找到自己的優點。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不需要發明的大腦,而是需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找到自己的優點,然后想方設法加強放大這個優點,當這個優點被逐漸放大時,企業原本的短板將會被弱化乃至消失,這樣企業就會越來越有競爭力,不僅淪為“大河的小魚”而被吃掉。因此,尋找自己的品牌基因是中小企業想要持續成長的必要條件。 三、我等等 還有的企業認為做品牌是大企業的事情,自己的企業還未達到這樣的規模,所以不需要做品牌。這是對做品牌的第三種誤解。很多中小企業具備這樣一個特點:“工者居下”,基層員工很勤奮:“能者居中”,中層干部很能干:“賢者居上”,企業老板很賢達。但是為什么它沒有快速走向成功呢?這是因為它缺少“智者居側”。而做品牌其實就是為自己的企業尋找“智者”,尋找智囊團來扶持企業的發展,為企業各種戰略性的決策把脈診斷,將企業逐步變為“小河的大魚”。反觀今天那些成功的大企業,它們的品牌也不是等到今天才做的。所以說,做品牌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就像人想要健康長壽一樣,不能等到60歲才匆匆忙忙地開始鍛煉身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