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口市場來看,2013年上半年我國機床出口主要市場依舊為亞洲與歐美市場,其中亞洲和北美洲市場出口較穩定分別增長7.45%和16.76%,歐洲市場受經濟不景氣影響,出口不增反降,降幅為4.53%,市場份額略有變動,但整體變化不大。亞洲和歐美市場仍各占出口額的四成左右;其余兩成由拉美和非洲等市場占據。 受世界制造業向東盟國家轉移和美國制造業回歸的促進,我國出口東盟國家和北美洲的機床增幅達28.69%和16.76%。 2013年上半年,美國市場增速較快,增速達19.27%,但與第一季度43.09%的增幅相比有所放緩。究其原因是由于美國制造業向其國內回歸,導致其國內機床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但需求的熱度會逐漸減退,并最終趨于穩定。 越南、印尼和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近年來積極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成為跨國公司的投資熱點,制造業增長勢頭強勁。今年上半年我國機床出口上述國家的增速較快,其中越南更是爆發式的增長,增幅達130%,連跳數級一躍成為我國機床出口的第二大市場。 從貿易方式上看,今年上半年一般貿易為機床出口的主要貿易方式,占81.6%,同比增長4.79%;其次是加工貿易,占12.25%,出口額2.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機床出口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山東和廣東等地。另外,東北老工業基地和中西部的機床產業也在逐步形成以龍頭企業為中心的產業集聚區。今年上半年北京和廣西機床出口增幅較大,分別增長38.29%和257.8%。從出口價格可以看出遼寧、北京和廣西機床出口以高附加值的中高端產品為主。 進口數量降幅明顯 2013年上半年,我國共計進口機床約5萬3千臺,同比下降16%;進口金額為57億美元,同比降低17.6%;進口單價10.7萬美元/臺,同比下降1.44%。 我國非金屬加工機床制造水平較高,進口量較小;進口機床絕大多數為金屬加工機床,2013年上半年金屬加工機床進口額為52.5億美元,占全部機床產品進口額的92%。進口機床的平均單價為10.7萬美元,是出口平均單價240美元的近450倍;進口金屬加工機床的平均單價更是高達13.7萬美元,而國內出口的金屬切削機床的均價也只有317美元。 目前世界機床的技術水平,是以生產促進數控機床單機為主流,今后20年內的發展,也將如此。在進一步提高精度、效率、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的基礎上,逐步向加工單元和尖端柔性制造系統過渡。 而中國機床工業在經歷了學習、模仿、自主創新的發展過程后,目前在精度、效率、自動化、智能化、環保等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之間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以高速、高精、復合、智能為特征的高檔數控機床共性和關鍵技術的缺失,使國內機床行業“低端混戰,高端失守”的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扭轉。目前,進口產品占有國內高檔機床市場份額高達85%,而國產數控機床中附加值較低的簡單經濟型數控機床的占比為近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