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技術(俗稱3D打印)并非新鮮技術,在上世紀80年代就得到了發展和推廣,而在近兩三年,尤其是在今年,國內對3D打印的關注達到高度重視。專家表示:3D打印應用領域量大面廣,或將引發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 但是,也有持著相反觀點,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表示:3D打印只是一個噱頭而已,相比傳統的鍛造技術,3D打印此項技術無法大量生產用于商業用途,不具商業價值。比如,3D打印可以制造出電話,但只能看不能用。 何謂3D打印技術?3D打印專業術語叫做增材制造,是一種根據三維數據模型累加材料制造實體零件的方法,通常是一層一層的疊加,與其相對應的是去除加工。它是以三維的數據模型為基礎,首先在計算機中設計一個數字化的模型,這個模型是立體的實物,比如一條輪船,然后把這個物體用計算機的特殊軟件分割成很多很小的單元,先做成二維的,把二維的累積在一起就成三維了。 目前,中國的3D打印產業正處于起步階段,但是面對處于蓬勃發展態勢以及質疑,3D打印技術是否會取代傳統的鑄造技術? 個性化生產 3D 打印技術,只要一臺電腦、一個創意設計和一臺3D打印機,操控一下電腦,便可生產出自己所需的產品。但是在數量上的比較,3D打印不適合大規模制造,目前來說所起到的作用更多是個性化生產。對于大規模制造而言,鑄造鍛造依然不可替代,3D打印成本上競爭不過鑄造鍛造生產,質量上、穩定性上暫不能所及。但是個性化生產卻是有著一定的靈活性,面對新品的推出,3D打印則可先打印實驗性產品,再依據市場反饋效果后,決定是否進行規模化生產,以此節約生產消耗。 3D打印更適宜高端 針對郭臺銘的批駁,原因在于3D打印并未能廣泛應用在其他領域。但是在目前的應用中,國外已有技術可以打印細胞。美國已經有人用3D打印技術成功制造了人造膀胱。就連小孩牙齒長得不整齊需要糾正,3D打印同樣可以打印出黏在牙齒內側的物質。每個人牙齒的內側輪廓不一樣,在3D打印技術未出來之前,醫療是用鑄造的方法做出標準的產品,比如大中小號去套。3D打印技術興起后,便可迅速實現個性化定制,而傳統的制造無法應用在這種特殊的高端生產領域中。 隨著3D打印技術的發展,已達到可以與鑄造精度相媲美的技術水平,但與一般的工業應用還是有距離的。目前,廣泛普及應用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筆者認為:3D打印技術并不會完全取代傳統的工業制造技術,在未來,它更多與傳統工藝相輔相助進行工業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