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瓶頸 雖然汽車輕量化已是大勢所趨,但國內汽車輕量化技術尚不成熟,相關產業也未形成規模,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國內車企發展汽車輕量化的熱情。 此外,國內汽車在輕量化技術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在高端材料的應用和發展方面,更是受制于人。“同樣一輛車,國外可以做到1.3噸,而我們必須做到1.5噸以上,不是故意做這么重,而是我們做不輕!蓖踔俏恼f。 我國乘用車重量平均比歐洲汽車重5%~10%,商用車的數字則是17%。例如,國內載重40 噸的牽引車自重為9噸,國外同等先進車型只有7噸,而國內自卸車自重則比國外重3~4噸。 王智文強調,在汽車傳統塑料應用件的比例上,與國外車企并沒有太大差距。但是在向高端發展時,無論是材料技術,還是設計水平,都面臨種種困難!安牧霞庸こ闪悴考且粋非常復雜的過程。雖然國內的通道、接頭、內飾件、保險杠甚至包括儀表盤等都是用塑料做的。但向功能件、結構件發展時,難度就很大了! 國內原材料本身就很落后,尤其是高端材料完全被國外的一些化學廠商所壟斷控制,例如杜邦、巴斯夫、拜爾,他們掌握材料的設計技術和分析技術,也掌握零部件的設計技術。 由于高端材料長期受制于國外技術壟斷,導致產品成本居高不下,迫使一些企業放棄高端材料在汽車上的使用。 王智文同時還指出,輕量化材料成本高,也不符合目前國內車型的市場定位!皣廛嚻蠖嗍菍⑤p量化材料應用到跑車和概念車上,偏向小批量、多品種,追求個性化服務。而我國車企在高端產品領域品牌價值偏低,因此市場需求小! 目前,阻礙我國汽車輕量化技術研發的關鍵因素,是各研發機構往往只注重單個技術的研發,很少開展各技術間的交叉與融合。就好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材料企業往往只管做出材料,而車企則負責制造和組裝,雙方缺乏溝通和協作,也導致輕量化材料在產業推進方面步履維艱。 輕量化技術的發展涉及眾多學科,需要運用多學科交叉融合所形成的綜合性、系統性知識體系。因此,未來汽車產業的輕量化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探索。 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不斷攀升,以及汽車尾氣排放對城市空氣污染的加劇,車身輕量化發展的要求變得更加迫切。對此,相關研究機構或政府部門應該做出戰略性的超前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