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現代化制造模式得到推廣應用,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序、綠色制造工藝和裝備得到普及應用。生產裝備數字化和生產過程智能化水平全面提高,產品更新換代步伐加快。原材料利用率和產品合格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明顯下降。勞動生產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保持增長。 王建宇表示,由于“三基”產品涉及的專業知識范圍廣、技術錯綜復雜,產業技術基礎薄弱等,必須采取特定范圍、有限目標、擇優扶持、集中突破方針。下一步,在政策落實方面,將試行重點項目的運作模式。例如,組建以項目承擔單位為主體、關聯單位為合作對象、服務平臺為技術支撐的創新聯合體。行業協會以“三基”創新工程為主線,優選出重點項目,設立創新發展聯合體,督促聯合體單位做好創新工程的組織實施。 夯實產業基礎 擺脫進口依賴 “基礎薄弱成為制約我國機械工業發展的最大短板。”王瑞祥指出。 在創新方面,目前,我國“三基”產業新產品貢獻率平均為5.9%,僅為工業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重大裝備和主機產品所需的高端零部件等主要依賴進口,大型優質鑄鍛件和特種專用材料對外依存度較高,核心、關鍵產品的開發滿足不了要求。 “三基”產業對外技術依存度,發達國家平均在30%以下,美國和日本均在5%以下,而我國在50%以上。整體來講,部分主機和成套設備存在“空殼化”隱患。例如,在通用零部件的緊固件領域,汽車、航空航天、軌道交通和高速鐵路列車用的高端高強度緊固件,精細化工和石化煉油用于高溫高壓的不銹鋼緊固件,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
在產品質量與可靠性方面,我國“三基”產品低端過剩、高端供給能力不足矛盾突出。許多國產基礎件產品使用壽命,僅為國外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