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鍛壓行業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十一五”期間我國鍛壓設備成就可圈可點,重大鍛壓裝備不斷問世,規格性能不斷刷新 ,為我國大飛機、軍機、發電設備、大型高壓化工容器、船舶、車輛等制造提供了基礎條件。使這些行業在很多方面擺脫了國外壟斷企業的制約,加快了裝備制造步伐,提高了經濟和社會效益。在財富迅速積累之后,有些企業開始選擇海外投資。而企業如何進行海外投資、并購以及重組,在實際操作時,又有哪些法律風險需要防范呢?中國鍛壓協會記者在本次會議現場采訪了大成律師事務所郎永泉律師。 郎律師表示,目前在我國對外投資合作迅猛發展,企業“走出去”呈現跨越式發展勢頭,聲勢之大、速度之快、覆蓋地域之廣,讓世界為之矚目。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刻影響仍在不斷顯現,世界主要經濟體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日益嚴重,世界政治與經濟格局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并且還將存在巨大變數,我國已經成為國際貿易摩擦的重災區,每年因貿易摩擦遭遇的經濟損失十分慘重。在這一背景下,我國企業“走出去”將面臨更加復雜的局面,包括法律風險在內的各種風險值得我們高度警惕和防范。 并購是企業“走出去”的主要方式。然而,不是所有并購都會帶來企業價值的增長,一方面,并購過程容易失利,導致并購失敗;另一方面,部分企業雖然完成并購,但并未實現美好預期,令收購者苦不堪言。其法律風險是海外并購復雜的法律關系暗藏多種風險。并購方一般很難做到在相對較短時間內,全面了解被并購方的盈利狀況、資產質量或相關事項等,對潛在的債務、可能承擔的擔保、訴訟糾紛、資產潛在的問題等很難及時發現。這也是并購中最常見和影響最大的法律風險。 通過本次會議的舉辦,希望能夠有效地提高企業法律風險意識,幫助企業熟悉國際商事規則、加強法律風險防范、提高應對國際經貿糾紛能力,更好地促進我國企業理性謹慎地投資,讓企業走得更好更穩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