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鍛壓協會主辦的2012中國國際自由鍛會議上,來自12個國家的自由鍛企事業單位190余家、350余名代表參加了5月29-30日的論文交流會議。 5月29日上午,2012中國國際自由鍛會議現場講座實錄: 論文交流會議上,德國Saarschmiede GmbH 的Dr. Dieter Bokelmann發布的《18th IFM 2011 OVERVIEW AND RECENT TRENDS》報告對匹斯堡18屆IFM會議內容和市場最新發展進行了概述。考慮到現階段的市場情況,報告還對產品、生產能力、成本和價格因素的長期發展進行了闡述。盡管市場有一定的供大于求,但仍有許多產品有很好飛銷售,也有一些產品系列存在激烈競爭。在設備投資方面,除了市場需求以外,設備噸位也應仔細審核。對新進入市場的投資者來講,由于快速上漲的成本,低價入市是一個應堅決避免的戰略,并且從商業角度看,因為投資需要償還,這種戰略會把企業帶人困境。 ZDAS, a.s的JIRI FILIPPI論文《HEAVY FORGING INDUSTRY IN EASTERN EUROPE》論述了東歐大鍛件行業的發展情況。論文介紹了東歐9家企業的詳細情況,其中包括雇員數量、生產設備信息、冶金和鍛件生產能力及2009年到2012年的實際和預測產量。這9家企業分別是CELSA HUTA OSTROWIEC、DOOSAN IMGB、EMSS、NKMZ、OMZ SPECIAL STEELS、ORMETO YUMZ、PILSEN STEEL、VITKOVICE HEAVY MACHINERY、ZDAS, a.s. Metallurgy。據為2012中國國際自由鍛會議論文所做的調查問卷數據,繼產量和銷售額從2008年創記錄的高峰迅速跌落后,2009年開始,東歐鍛造行業顯示出一個良好的發展勢頭。許多公司不得不縮減勞動力和重新考慮投資計劃以應對一個較低的市場需求。2010年和2011年,曾經處于困難時期的所有受訪企業其產量和銷售額數據都顯示出一個良好的發展趨勢。2012年和2013年的預測數據甚至更加樂觀。但可以清晰地看到,許多公司會保持一個較低的產能利用率。而激烈的競爭也將加劇這些公司在本外埠市場成功競爭的困難性。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專家委員會專家郁祖盛的講座題為《后福島中國核電的發展及其對材料和鍛造行業的挑戰》。報告首先介紹了日本福島核事故的原因和程度,核事故的處理現狀及世界各國的響應(截至2012年3月底)。具體到中國,報告指出,積極發展核電是我國核電發展的既定方針。我國核電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并將繼續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報告分析了第三代核電技術對材料和鍛造行業的挑戰,如反應堆壓力容器RPV和蒸汽發生器SG以及反應堆冷卻劑管道重型鍛件制造技術要求高;鍛造工藝復雜,難度大;特種材料和產品的制造技術難度高;研究對帶有密集性微小缺陷的材料;在技術和管理兩個方面要有所突破,以提高產品質量的穩定性。 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風力機械分會)秘書長祁和生為參會代表作了《中國風能產業發展概況》報告。報告主要圍繞促進中國風能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及規劃解讀、中國風電場裝機情況、中國風電制造企業情況、風電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等分析了中國風能產業的發展前景。 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海倫的講座《China Forging Industry》中,主要對中國自由鍛行業經濟技術指標、發展現狀及對“十二五”市場作出了詳細的分析。在對“十二五”市場分析中,報告從裝備制造業、海洋工程裝備、造船、電力、軌道交通等角度闡述了自由鍛行業的發展現狀及前景。報告的結尾還簡要介紹了大鍛件理事會及首屆年會的情況。 《堅持高端戰略 實現跨越式發展》一文是由中信重工總經理助理兼重型鑄鍛廠廠長趙安生宣讀的。作為鍛造行業的一個代表和縮影,報告以中信重工自身為案例,從實施技術先導戰略,提升高端技術研發能力、大力實施技術改造,搭建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平臺、依托高質量產品,拓展國際國內高端市場、培養、引進高素質人才,打造高端人才團隊等四個角度向參會代表介紹了中信重工近幾年的發展進程及戰略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