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一区二区视频,黄色不卡一区,久久天堂av综合合色,中文字幕日韩专区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行業資訊 > 正文

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十二五”發展規劃

  • 2012-6-6 16:34:55
  • 來源:商務部
  • 點擊次數:

一、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十一五”時期回顧與“十二五”時期形勢

(一)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十一五”時期回顧。

“十一五”時期,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在國家政策扶持引導和國際產業大規模轉移等內外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實現了高速增長。到2010年,機電產品已連續16年保持第一大類出口商品地位,占外貿出口總量近60%、增量70%;參與國際分工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在全球機電產品進出口格局中地位明顯提高,躍居世界第一大機電產品貿易國,第一大機電產品出口國,第二大機電產品進口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在保持總量快速增長的同時,結構明顯改善,質量穩步提升,市場更加多元化,已成為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和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同時,我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也實現了快速發展,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逐年縮小。

貿易規模翻番。“十一五”期間,機電產品進出口累計6.34萬億美元,比“十五”期間增長163.2%。其中,出口累計3.72萬億美元,增長196.7%;進口累計2.62萬億美元,增長126.9%。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3.51萬億美元,比“十五”期間增長184.7%。其中,出口累計1.91萬億美元,增長214.6%,進口累計1.60萬億美元,增長155.7%。截至2010年末,按全球貿易信息服務機構(GTIS)統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占全球市場份額達到14.8%,世界排名上升至第1位。

產品結構明顯優化。“十一五”末,出口機電產品中機電儀及設備類占比提高到93.9%,高新技術產品占比達51.3%,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產品出口迅速增加。與“十五”期間相比,“十一五”期間汽車出口數量增長6.6倍;船舶出口金額增長6.3倍,我國超過韓國成為第一大船舶出口國;飛機、衛星出口實現零的突破;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產品出口穩居全球第一;電力、通訊、鐵路、冶金等行業大型成套設備出口簽約金額增長近10倍,累計達到3500多億美元,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十一五”末,筆記本電腦、顯示器、手機、電視機、激光視盤機、程控交換機、集裝箱、太陽能電池等50多種產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機床、液晶面板等產品進口量居世界第一。

出口市場覆蓋全球。“十一五”期間,機電產品出口市場達到228個國家和地區。與“十五”期間相比,出口超過1億美元的市場從104個增加到145個,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份額從20.0%上升到30.0%,增量占比近40%。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在新興市場表現出了較高的增長潛力。

擴大進口成效顯現。我國認真履行了開放市場的承諾,進口關稅總水平已經降至9.8%。進口管理程序進一步簡化,貿易便利化程度提高。取消進口配額管理,并分批取消了300多個稅目商品的自動進口許可證管理。實施積極的進口促進戰略,鼓勵先進技術、重要裝備和關鍵零部件、重要原材料的進口。“十一五”期間,不同領域高新技術產品進口所占的國際市場份額全面上升,材料技術類產品、電子技術類產品、計算機集成制造技術進口保持全球領先。

貿易主體結構更趨合理。“十一五”期間,從事機電貿易的企業結構不斷優化。從2005年至2010年,機電產品年出口超1億美元的企業由531家增加至1220家,并出現了125家年出口超10億美元的企業和2家年出口超100億美元企業;進口企業由7.3萬家擴大至8.9萬家,其中年進口超1億美元的企業由506家增加至940家。近年來民營企業經過快速發展,在機電產品出口和進口中占比持續提高,由2005年的11.6%和6.9%上升至2010年的19.4%和12.0%。高新技術產品貿易中民營企業地位有所上升,2010年出口、進口占比分別達到9.2%、12.0%。

“十一五”時期,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對外貿易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長期以來制約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出口主要依靠低成本大規模快速擴張,企業創新能力不夠強,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境外營銷網絡缺失,品牌建設比較薄弱,出口秩序不夠規范,貿易摩擦不斷加劇。進口引進質量不夠高,重引進輕消化吸收再創新。因此,“十二五”期間,要推動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發展,必須轉變發展方式,調整貿易結構,提高質量和效益。

(二)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十二五”期間,世界經濟貿易格局將迎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有望保持較快發展,發達國家將繼續依靠科技創新加快產業調整,我國機電產業整體實力上升、與國外機電產業結構互補、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綜合優勢明顯等趨勢不會改變。但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依然存在,世界經濟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難度很大,國際合作與斗爭形勢更加復雜。因此,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既面臨難得的新機遇,也面對諸多的新挑戰,機遇孕育于應對挑戰之中。

——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面臨的挑戰。

外部環境趨緊。一是外需不振將成為制約出口發展的主要因素。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逐步顯現,世界經濟復蘇進程艱難曲折,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持續惡化,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大,國際金融市場發生劇烈動蕩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發達經濟體市場需求增長相對疲軟。二是全球供需結構出現明顯變化。發達國家過度負債消費模式難以為繼,制造業向外轉移勢頭放緩,發展中國家更加注重內外均衡發展。各國紛紛把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作為發展重點,搶占世界經濟發展新的制高點,以高科技為核心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產業升級壓力日益增大。三是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針對我出口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案件數量和金額居高不下,各類技術性壁壘層出不窮。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發達國家可能運用匯率、碳認證、碳關稅、勞工標準、國有企業和競爭政策等手段對我施壓,借以保護其國內產業,鞏固其競爭優勢。發展中國家與我貿易摩擦也呈增多趨勢。

同時,低成本競爭優勢逐漸減弱。受能源資源稀缺等因素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長期看漲,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趨勢不可逆轉,土地因素制約增加,環境保護壓力加大,資源短缺狀況突出,對依賴要素投入的出口擴張約束越來越強。融資成本增高,制約了比較優勢的發揮和競爭力提高。

此外,我國貿易促進體系和協調機制有待完善。現行貿易促進政策尚未形成對企業研發、生產、營銷全過程扶持的政策。進口政策面臨戰略性轉型,進口對經濟結構調整的推動作用有待加強。貿易政策與產業、財稅、金融、外匯、投資、區域等政策需要加強協調,形成合力。

——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面臨的機遇。

世界經濟結構加速轉型。主要經濟體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為我深度參與國際產業轉移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提供契機;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積極參與和融入國際經濟,加快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需求有望保持較快增長,對全球機電產品貿易的貢獻將進一步增大。作為世界貿易第一大類商品,全球機電產品貿易仍將保持較快增長速度。我國機電產品在國際市場還有一定貿易間。

我國機電產品出口比較優勢總體沒變。我國機電工業門類齊全,生產能力巨大,產業配套體系和基礎設施完善,具有出口大國的產業基礎。我國出口機電產品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長期結構性互補,比較優勢明顯,特別是大型成套設備在價格、性能、工期、融資等方面具有綜合優勢。

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將使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口有較大發展。擴大內需戰略深入實施,居民收入持續增加,人口結構出現新變化,將推動國內消費結構升級。我國工業化進程加快,重點產業亟待通過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加快發展,提升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這將為我擴大機電產品進口營造良好的市場空間。

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望成為外貿新的增長點。我國企業在光伏、風能等新能源產品制造環節優勢明顯,部分產品開始規模出口,部分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已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隨著有關扶持政策陸續出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化發展有望進一步加快。



站內資訊搜索
淄博桑德
圖片播報 更多>>
  • 參加首屆精益管理研討會企業效益提升20%以上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站點地圖 - 隱私策略 - 用戶協議 - 法律聲明 - 推廣服務
京ICP備05075268號 版權所有(C) 2011 中國鍛壓協會
E-mail:info@chinaforge.org.cn    URL:www.fuyihb.com www.metalform.cn 客戶服務熱線:010-53056669 傳真:010-53056644
地址:北京市昌平區北清路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博雅C座10層 郵編:102206
語辰會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宁县| 聊城市| 南平市| 和平区| 政和县| 渑池县| 门源| 天祝| 营山县| 栾川县| 二连浩特市| 嘉善县| 枣强县| 洛阳市| 肃北| 鹤岗市| 洪雅县| 和林格尔县| 高雄市| 秦皇岛市| 辉县市| 修武县| 凤山县| 西和县| 博客| 沁源县| 镇赉县| 桐柏县| 五华县| 贵港市| 汝南县| 仪陇县| 叙永县| 桐柏县| 进贤县| 麦盖提县| 平果县| 肃南| 保靖县| 津南区| 邓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