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總投資達70億元的核電設備項目已在四川成都的天府新區開工。而從今年6月起,在江蘇南京的江寧濱江開發區,一個規劃面積達2平方公里的中國南京濱江核電裝備科技產業園即將崛起。 無論是東北的老工業基地,還是中西部的新興工業區,核電裝備制造業的吸引力有增無減。而這些地區所考慮的關鍵就在于,國家正大力支持核電裝備的國產化,而且核電在未來的中國乃至世界都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和潛在的龐大市場。 但是,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總工程師隋永濱卻在日前舉辦的第八屆中國核能國際大會上表示,國內核電裝備制造業已經顯露出產能過剩,將來有可能能量放空。 國產化能力不斷提高 據隋永濱介紹,從現在核島幾大設備來看,包括鍛件、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堆內構件、控制棒驅動機構這些主要設備,包括環形吊車等,現在的年產能力大致在12套左右,按照目前國內裝備制造的情況,以后每年制造12套百萬千萬核電機組所需設備應該沒有問題。 但他也指出了目前還比較薄弱的環節,即堆內構件和控制棒驅動機構的生產能力大致在6套左右,與其他設備相比還存在差距。此外,核島主泵目前仍是國內外企業合資在做,還處于引進技術和消化吸收的階段。 “涉及核島的另外一個國產化難點就是核儀控系統和關鍵的核級儀表,目前基本上都是從國外進口。核二級泵、核三級泵全部實現了國產化;核一級閥門少量仍需進口,如穩壓器安全閥和主蒸汽隔離閥。但是,總體來說,我國的核級泵和核級閥門約80%可以實現國內采購!彼逵罏I指出。 常規島的情況又如何? 據了解,從長遠來看,常規島的工業汽輪機和發電機完全可以實現國產化,一年的生產能力應該在12-15套左右。 另外,BOP系統(除核島和常規島之外的其他輔助系統)中正在趨近國產化的就是應急柴油發電機組,陜西和山西的企業目前暫時還是依靠國外技術,然后通過消化吸收來滿足國內核電設備發展的需求。此外,應急柴油發電機組的國產化路線正由中廣核與上海滬東造船廠、上海電機廠合作推進實施。 供大于求勢頭出現 “從中國目前核電裝備的發展來講,明顯地表現出產大于需這樣的勢頭!彼逵罏I表示。 信息顯示,目前,從東北的黑龍江、吉林、遼寧,到沿海的山東、江蘇、上海、浙江、廣東,再到中西部的湖北、江西、四川,很多省市都把發展核電裝備納入當地“十二五”期間振興裝備制造業的重點規劃。 在隋永濱看來,福島核事故雖然給國內核電裝備制造業帶來不小的影響,但也帶來了很多需要反省和思考的問題。 記者整理其發言,發現問題可以大致概括為發展速度與產品質量的關系、產能過剩必須引起重視、產能過?赡芤齺淼氖袌鰫盒愿偁帯 “個人認為中國的核電發展前一階段有點太快,任務太集中,這種前提下,國產設備的質量很難保證。福島事故后,中國放慢了核電發展速度,對裝備制造業來說,是件好事,我們對自己的核電的質保體系、對產品有進一步的反思和反省。”隋永濱說。 他還介紹,目前正在建設的二代改進型核電機組和三代核電機組,正處在設備交貨、安裝、調試的過程中,國產設備的外觀質量、內在質量等可能在打壓過程中體現出來,這是個機會。裝備企業現在都有很完善的核質保體系,但這些質保體系資料往往是放在柜子里的,再好的規劃、再好的文件都要靠人來執行!八,眼下,對核電設備制造企業來講,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進一步完善、嚴格執行核級質保體系,嚴格地保證產品的質量! 其次,隋永濱指出,產能過剩有可能導致將來的能量放空。他舉例說:“比如反應堆壓力容器目前是三家企業在做,一重一年的產能大致10臺左右,全國的產能大概20臺左右。三代核電主管道主要有四家企業在做,一重、二重、上重(上海重型機器廠有限公司)及渤海重工,三代核電的主管道一年是用不了多少根的,五六家都生產,顯然是過剩了。” 最后,他指出了產能過剩所帶來的競爭問題。 據他介紹,目前世界核電市場處于低潮,國際市場核電裝備的產能也存在過剩,一旦中國國內的產能過剩,國內核電市場將面臨的不僅僅是國內企業的競爭,還有外國公司競爭。 “比如,反應堆壓力容器過去可能賣到2億多人民幣,而現在國內企業可以賣1.1億人民幣,或者1.6億人民幣,這樣一些重大關鍵設備的競爭在不斷加劇。此外,一些核級的泵閥,之前的從國外進口的價格是1000多萬元人民幣,而現在國內價格能降到600—700萬元人民幣,惡性競爭對企業而言都沒有好處!彼逵罏I坦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