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新春伊始,各大重機企業已重整旗鼓,開始了新一段征程。在過去的一年中,后金融危機、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人民幣升值、日本地震對核工業的影響是重機企業共同面對的話題,“求新求變”成為企業戰略的必然選擇。 可以說,年銷售收入百億元以上的五大重型機械龍頭企業都是從老一代國企變革而來,每個企業的身上都有一段傳奇的故事,他們是行業中的佼佼者,他們的發展規劃不僅代表了重機行業未來的走向,還影響到眾多上下游工業制造領域的發展。 回首過去,感慨萬千;展望未來,躊躇滿志。且看龍頭重機企業在龍年何去何從。 一 重:嚴寒不足懼新春即刻來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總經理、股份公司董事長吳生富在2012年新年賀詞中表示,回顧過去的一年,一重走過的路是不平凡的,國家不斷收緊的貨幣政策下投資的減速,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導致冶金市場的低迷,日本福島核事故后國家核電政策的調整,全球金融風暴后危機時期殘酷的市場競爭,給一重帶來了訂單不能滿足發展需要、部分產品訂貨價格低、資金緊張等諸多困難和風險。但一重人沒有被這些困難所嚇倒,而是堅定信心、調整適應、創新提高,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全面創新科學發展”為主題,不斷尋求新動力、創造新優勢、拓展新空間。 2011年,一重實現商品產值120億元,保證了產出水平總體不下滑;核電生產創歷史新高,全年出產5臺套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市場訂單有增量,其中石化產品訂貨量翻番;技術創新工作取得進展,成功研制了每米400噸操作機、臥式輥磨機、伺服壓力機、國際首創的筒節成型機等新產品,核電成套設備及鑄鍛件制造技術研發有新進展;四大基地建設穩步推進,提高了企業的裝備水平和核心制造能力;生產專業化、內部市場化、機構和三項制度改革正在推進;公司債券發行工作取得圓滿成功。 吳生富還表示,2012年是公司轉型升級的關鍵之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一重人必須做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永不懈怠,突破傳統思維。 突破傳統思維,就是要突破單件小批、工廠制辦一重的思維方式和管理方法,結合一重上市公司治理、跨地區經營、產品批量化、生產專業化的實際,樹立市場化思想,持續提高改革意識、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和精細意識。 推進轉型升級,就是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快新產品開發和產品結構調整,要不斷升級傳統產品、鞏固市場份額,要圍繞公司“十二五”規劃中的“四大產業”,分出長短線,制定詳細的時間表,落實到人,盡快研發出一批適銷對路、量大面廣的高端裝備產品,為公司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就是要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進流程再造和精益制造,實現生產全過程的專業化、自動化、信息化、流程化,使產品質量穩定可靠,產能得到有效釋放。 同時,要強化質量管理,制定科學合理的質量考核指標,把質量責任落實到人。加快推進質量管理信息化的步伐,不斷固化工藝、固化流程、規范行為,逐步實現用自動化和信息化手段來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質量事故。就是要提高外協產品履約率和鑄鍛件毛坯質量,確保合格配套件及時到位,強化設備管理,加快生產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整合利用好產品形成過程全部要素,確保產品交貨期。就是要提高成本意識,在物資采購、外協、外委、外包等各個環節上嚴格控制成本,堅決實行招標比價制度,堅持貫徹經濟效益最大化原則,深入挖潛、降本增效,使節約的每一噸鋼水、每一立方米天然氣直接轉化為收入和利潤,不斷提高公司的運行質量。 此外,還要筑牢發展基礎,要建立和完善考核機制,激發員工的自強意識,建立競爭擇優機制,做到獎勤罰懶,充分挖掘現有人才潛力。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和培訓的力度,改善人才隊伍結構,不斷提高公司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和水平。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建立科學高效的科研管理體制和機制,為公司“十二五”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北方重工:新發展新高度 在過去的一年里,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堅持實施“三大戰略”、“四個結構調整”,以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國際化企業為目標,一系列戰略舉措層層推進,為實現公司“十二五”發展目標和順利實施“三步走”奠定了有力基礎。公司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35億元,同比增長7.1%,實現利潤2.5億元,同比增長4.2%,上繳稅金5億元,同比增長35.1%,實現工業增加值28億元,同比增長12.9%,各項經濟指標實現了不同幅度的增長。 在這一年中,北方重工圍繞重大裝備高端成套主攻方向,推進技術創新。在大型隧道施工機械領域,完成了敞開式硬巖掘進機的技術方案設計和3米泥水平衡微型盾構機的開發設計;在礦山裝備領域,研制出覫2000強磁立環磁選機等系列新產品;躋身大型露天煤礦開采產品市場,開發出年處理量1500萬噸的大型自移式破碎站、轉載機、移置式帶式輸送機等成套裝備,并成功與中煤平朔簽訂首臺研制合同,填補了國內空白;在水泥裝備領域,開發出國內產能最大的日產6000噸的SLM5600生料立磨;在鍛造裝備領域,開發研制出國內首臺配備有智能聯動操作機的8000噸大型鍛造液壓機組;在散料裝卸裝備領域,開發出國內最大的直徑110米門架式頂堆側取堆取料機等新產品;在節能環保裝備領域,成功研制出新型節能減排MLX4500多功能四輥立磨,實現了當年設計當年推向市場。 圍繞打造NHI國際品牌,開拓國際市場。北方重工堅定“得國際市場者得天下”的經營理念,緊緊抓住世界經濟結構調整的良機,重點發展新興國家市場,積極實施重點大客戶戰略,發展同國際知名公司的廣泛合作,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先后拿到了伊朗帕米帝克公司球團成套設備、老撾紅沙電廠24臺世界最大規格MB4100風扇磨煤機、印度Reliance集團、Lanco公司煤礦和電站輸煤系統、埃塞俄比亞AMBO水泥公司日產4000噸水泥生產線等一批大型總包工程項目的訂單,NHI在國內外市場的品牌影響力日益擴大。 堅持以人為本,持續提升員工隊伍素質。堅持不懈地培育北方重工企業文化,創辦學習型企業。 2012年北方重工將繼續堅持“三大戰略”、“四個結構調整”,全面落實《北方重工“十二五”發展規劃》,通過股份制改造推進體制和機制創新,圍繞提升盈利能力和經濟運行質量,重點抓好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國內外市場營銷和市場布局、產品質量和用戶服務體系、制造體系建設等重點工作,確保實現全年經營目標,為把北方重工打造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國際化企業。 全面落實北方重工“十二五”發展規劃,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將重大高端產品項目列入公司專項研制計劃,采用項目組負責制的方式進行重點推進;以自主創新為基礎,通過“產學研”合作、聯合設計、引進技術、并購國外研發機構、引進國內外行業專家等多種方式,構建產品研發的廣闊平臺。 面向重大裝備高端成套領域,加快新產品研發和老產品改型升級。要圍繞節能減排、綠色成長和高端產品市場,提升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礦山機械領域要重點開發研制大型液壓旋回破碎機、高能圓錐破碎機、齒輥破碎機、大型球磨機等高端產品,形成礦山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露天礦領域要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將新開發的露天煤礦“采、運、排”大型成套設備應用領域拓展至金屬礦和非金屬礦;在散料輸送產品領域要重點開發節能環保的帶式輸送機前沿技術,提高產品技術附加值;圍繞礦山、港口散料設備需求,快速開發超大型斗輪堆取料產品,滿足高端市場需求;圍繞水泥、燒結球團成套化發展方向,研制開發各類高端主機產品,增強在這些領域的市場競爭力;在壓延設備領域,要繼續加大有色金屬材料軋制技術研究,拓展有色金屬軋制設備市場;盾構機領域要重點開發研制大型敞開式硬巖盾構機,掌握盾構機產品的各項核心技術。 加快國際化市場布局,進一步拓展海內外市場。要加快北方重工海外市場網絡建設。以國際化為目標,全面推進全球化營銷戰略,陸續在智利、澳大利亞、印度等區域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完善北方重工海外售后服務體系,實現近距離、本土化服務,優化資源配置和海外布局。全力抓好國內外市場的拓展,提高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實現今年5億美元自營出口目標。 太 重:平穩增長贏在開局 剛剛過去的2011年,太重集團克服后金融危機、歐美經濟動蕩、市場需求不旺、競爭加劇、產品價格下降等不利因素,保持了平穩較好的增長態勢,綜合指標位于行業前列。全年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70億元,同比增長23.7%;實現營業收入162億元,同比增長20.6%;累計訂貨307億元,同比增長20.3%。在這一年,太重獲得了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 過去的一年,太重大力推進產品開發,自主創新成績斐然,成為全國首批55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之一,進入了全國“創新型企業20強”,技術中心全國排名第十二位,75m3挖掘機、15m3液壓挖掘機、125MN壓機、660噸履帶式起重機、世界最大功率3000千瓦電牽引采煤機、國內最大的超重型刮板輸送機等一大批重點新產品相繼完成開發制造。 2011年4月太重成功收購了澳大利亞威利朗沃國際集團;9月成功收購了德國CEC起重機工程與咨詢有限公司。同年,成立了太重香港國際有限公司和太原重工印度有限公司。全年成功實現出口訂貨18億元,大型挖掘機在俄羅斯受到用戶好評,已順利簽訂4臺挖掘機的出口合約。4.3m焦爐首次出口伊朗,85MN鋁擠首次進入美國等發達國家,煤機刮板機首次實現整機出口,太重國際化戰略邁出了堅實步伐。 2011年也是太重重點工程大規模建設年。大型鑄鍛件國產化項目、高速列車關鍵零部件國產化項目、太重天津濱海項目精心組織、進展順利。榆液高端液壓自主化產業基地、太重(察右中旗)新能源制造基地相繼開工建設。這些重點工程在2012年將陸續投入運營,將成為太重新的經濟增長點。 面對2012年的機遇和挑戰,太重將全面提升運行質量,推動轉型跨越發展。在技術創新上加大力度,著力增強工程成套、產品研發、工藝研究三位一體的技術研發實力,著力建設德國、天津、太原三個技術人才高地,著力建設太原重工、太重煤機、榆次液壓三個國內一流的技術中心。 與此同時,太重將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深入推進產品專業化運行,充實各業務板塊力量,更加專注于核心業務發展,提高應變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大力推進管理創新,以國際一流水平為標桿,不斷學習和改進,全面強化細化管理。為實現“中國裝備,裝備世界”的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中信重工:超越自我穩中求勝 2011年,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創造了歷史上最好的業績,經濟規模和總量突破150億元,累計已有訂貨256億元,實現了“十二五”的良好開局。 回眸2011,中信重工整體運行展示出幾大突出特點: 一是大營銷模式再次得到驗證,市場拓展取得重大成效。在2011年整個市場需求嚴重下滑的條件下,中信重工的訂貨依然保持了穩步增長,經受住了市場的檢驗。該公司現在已形成了主機市場、成套市場、余熱發電和循環利用市場、關鍵基礎件市場以及備件和服務市場等五大市場領域,并呈現出許多亮點。同時,中信重工在國際市場開拓上取得重大進展,巴西2011年所有的球磨機全部由中信重工中標。營銷系統為2012年儲備了大量項目,為企業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技術研發實力和水平得到驗證,技術引領市場的作用充分顯現。2011年,中信重工技術中心在729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綜合評定中位列全國第三。以技術中心建設為平臺,企業技術研發體系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已經形成了一個集工程設計研發、產品設計研發、工藝技術研發為一體的設計大流程,擁有了國家級實驗室、兩個省級以上的工程中心以及高科技含量的科技大樓這樣的研發平臺,孕育出以水泥窯消納城市垃圾項目、褐煤提質項目和硬巖掘進項目三大科研項目為代表的累累碩果,技術引領市場的作用充分顯現。 三是科學高效的生產體系確立,生產對營銷的支持堅強有力。基于ERP的生產指揮系統發揮了巨大作用,產生了巨大效益。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公司更新了觀念,指導思想發生了深刻變化,生產組織標準實現了由追求“產量”到“期量”的轉變,管理平臺得到加強,重點產品實現按期交貨。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生產系統創造了短流程生產模式,對營銷形成了堅強有力的支撐。 四是“新重機工程”充分完善,核心制造優勢基本形成。以18500噸油壓機正式投產為標志,“新重機工程”五年磨一劍,整個系統得以完善,核心制造優勢基本形成。2011年10月10日油壓機成功鍛造438噸鋼錠大型支承輥并入選我國“入世十年”代表性成就和2011年中國工業十大事件。 五是員工利益在公司發展中得以體現,企業向心力、凝聚力大大增強。2011年公司持續提高員工收入,并實施了確保員工權益的多項措施,使員工充分體驗到企業發展為自己帶來的幸福。 六是基于崗位誠信的企業文化廣泛傳播,企業文化成果顯著。2011年,公司誠信文化榮獲全國“企業文化30年實踐十大典范案例”,并被授予“全國企業文化建設示范基地”。企業文化軟實力已成為企業生生不息的活水之源。 展望2012年,企業將面臨嚴酷的市場挑戰。中信重工下定決心努力在突破羈絆、超越自我中實現穩中求勝。 為此,2012年中信重工發展的總體基調是穩步增長與科學發展,并圍繞三個主題開展好五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是轉型。實現由制造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轉型,由規模型向效益型轉型,由外延發展向內涵增長轉型,由本土化企業向國際化企業轉型,由非公眾型公司向公眾型公司轉型,在發展中轉型,在轉型中發展。二是效益和效率。著力調整產品的市場結構,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實行成本倒逼機制,降低生產成本,依靠科學合理的組織,提升員工技能,實現效益和效率的持續提升。三是創新。在體制、機制、發展模式和融資模式等方面實現創新,用創新的觀念和方法來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同時公司將切實抓好市場大突破、技術大發展、效率大提高、熱加工大起色、“十二五”布局大推進等五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并以發揮好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好員工創造歷史的作用,發揮好企業文化的引領作用為原動力,推動企業不斷向前發展。 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新平臺新征途 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宋甲晶及黨委書記、副董事長朱德康在2012年新年致辭中表示,2011年是企業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在這一年里,面對國際宏觀環境的變化和國內經濟運行的新情況,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線,突出持續平穩發展主題,全力以赴抓改制上市、抓技術創新、抓內控管理、抓市場拓展、抓經濟運行,實現了“十二五”發展的良好開局。 宋甲晶指出,公司在上級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經過千辛萬苦的努力,成功地實現了企業整體上市,躍上了發展的新平臺。公司加大了技術研發的力度,擬建了國家風電傳動與控制部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并通過了初審與綜合評審;國內首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6.25米SCP一體搗固焦爐機械等一批新產品的研制成功,增強了企業的發展實力;公司在成長型產品市場調控的情況下,大力實施增“傳”補“風”的策略,確保了企業的平穩發展。同時,引入風險管理機制,推進內控體系建設,增強了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 展望征途。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也將是企業克服更大困難的一年。發展中遇到的壓力決不會因節點而減少,發展中遇到的困難決不會因新的平臺而消失。在國內外的經濟形勢仍將復雜多變,企業發展面臨嚴峻考驗的情況下,繼續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保持企業發展的活力;加大精細化管理的力度,提升企業發展的軟實力;加大經濟運行管控的力度,增強企業發展的能力;加大市場開拓的力度,提高企業發展競爭力;加大隊伍建設和文化建設的力度,提供企業發展的動力,在新的發展平臺上開創新的局面。 宋甲晶慷慨激昂地說:“在新的發展平臺上奮進,公司會積極地順應大潮,把握大勢,統攬全局,精心布局。必須要統一思想,形成心往一處使、智往一起聚、勁往一處使的氛圍,堅定發展信心,善于在變局中把握機遇,在逆境中主動作為,在挑戰中勇于勝出。” 二重:形勢嚴峻責任重大 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石柯在2012年新年致辭中表示,剛剛過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發展的開局起步之年,也是公司加快推進做強做優、持續深化改革、不斷取得新成效的一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內外部發展環境,集團公司廣大干部職工團結一心,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共克時艱,繼續鞏固和保持了集團公司平穩協調健康和諧發展的良好態勢。一年來,集團公司突出戰略引領發展、經營生產互保共進、技術創新亮點紛呈、產品結構日趨合理、“一個中心,兩個基地”建設快速推進、公司化改革初顯成效、企業管理更加規范、黨的建設蓬勃發展,特別是經過三年來的不懈努力,集團公司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單位”稱號,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 石柯指出,2012年是集團公司實施公司化改革后運行的第一年,改革與發展的任務艱巨而繁重。剛剛召開的公司年會,確立了集團公司2012年工作指導思想和方針目標,提出了總體要求,形勢嚴峻,責任重大。 石柯充滿激情地說:“二重的事業部制已經開始正式運行了,讓我們以此為新的起點,以必勝的堅定信心,以嶄新的精神面貌,以飽滿的工作熱情,以積極的工作狀態,攜手并肩,昂揚奮進,共同迎接新的挑戰,推進新的發展,實現新的跨越,鑄就新的輝煌。我堅信,勝利一定屬于自強不息、勇于變革的二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