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2011年機床工具行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6606.5億元,同比增長32.1%;產品銷售產值6424.9億元,同比增長31.1%;中國機床行業的進口為207億美元,而出口為73億美元,平均出口單價僅為3.3萬美元/臺,而進口單價則為21.9萬美元/臺,出口單價僅為進口的15%;同時,2011年德國和日本的貿易逆差分別高達492億美元和578億美元;凡此種種,都說明中國機械工業的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 中國機床消費額已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機床產值連續3年居全球第一,已成為全球最活躍的機床市場。專家表示,我國是最大的機床消費國,占世界機床消費總量的1/4,特別是對高端機床有巨大的需求。盡管國家在2009年啟動了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重大專項,計劃到2020年實現航空航天、船舶、汽車、發電設備制造所需要的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70%~80%立足國內,但是,這一重大專項的科技攻關意味更強,遠未滿足產業化需求。 中國數控切割機床行業面臨的挑戰諸多,尤其對于中國本土企業來說,扎堆于中低端產品,以價格為主要的競爭手段,抗風險能力不強,產業集中度低。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還是有一些新品牌殺入市場,可見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 2012年中國數控切割機床行業目前的競爭格局進入了中高端品牌廝殺階段,這個階段的品牌又細化為中、中等偏上、中高等細分市場,在中等市場主要依靠價格戰的情況下,運營越來越困難,導致許多品牌開始向上游發展,努力獲取更多的品牌附加值和發展空間。老品牌企業在提升原有領域的同時,開始進軍多個行業及應用市場。通過戰略合作計劃實現對產業鏈資源的整合,提升企業的主動能力,通過品牌和市場的推廣,迅速實現長城的再升級。 到2014年,中國市場對機床的需求將增長14.2%至3890億元人民幣。金屬切削機床是最大的產品門類,其規模3倍于金屬成形機床。2014年,中國機床附件市場的需求增速將達到16.1%,快于金屬切削機床和成型機床。這種強勁的增長勢頭將鞏固中國目前作為世界最大機床消費國和生產國的地位。行業的供應和需求都將從政府制定的“十二五”規劃中受益。“十二五”規劃特別將機床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其將獲得政府支持并推動自主創新。 高端裝備制造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將重點培育發展。先進的機床制造是高端裝備制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行業能夠從中央和地方政府獲得補貼從而進行研究和開發。銷售高端機床也能從關稅政策中受益,從而提高本土產品的銷售額。 機床在中國的主要市場有工業機械與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初級金屬制品和電氣電子設備。其中,由于工業機械廣泛應用于各工業領域,因而成為機床的最大市場。由于中國汽車產業的爆炸式發展,交通運輸設備制造在過去10年一直是機床的第二大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