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工信部官員日前透露,《“十二五”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發展規劃》將于本月底正式向外界公布。高端裝備制造業是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2011年中國(江蘇)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論壇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蔡惟慈對如何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促進機械工業由大變強提出了新的見解。 蔡惟慈指出,裝備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經過多年來的發展,我國的裝備制造業已經形成規模宏大、門類齊全、具有一定技術水平的產業體系。尤其在“十一五”期間,《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實施之后,裝備制造業得到長足發展,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部分產品技術水平和市場占有率已經躍居世界前列,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作為裝備制造業大國,產業大而不強、基礎制造水平滯后、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等問題依然存在。這種狀況,已經不可避免地對我國機械工業近期運行態勢產生了消極影響:今年上半年,機械工業運行呈現明顯增速回落現象,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前五個月產銷增速趨緩,對外貿易出現持續逆差。這其中既有低端裝備產品供過于求,產品庫存量居高不下的原因;也有行業內市場惡性競爭導致產能過剩的問題;還有高端裝備內需巨大,機械產品進口倍增,對國內市場造成了較大沖擊的緣故。 蔡惟慈認為:當前,對機械行業來說,發展高端裝備是推動結構調整、升級轉型,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戰略性舉措;對機械企業來說,發展高端裝備是提高其自主發展能力,減少對進口產品的依賴,以較少的資源消耗來獲取更大產出的必由之路。 尚須把握八大關鍵環節 如何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加快我國機械工業結構調整,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蔡惟慈指出,必須把握以下八大關鍵環節: 一是攻高端必須夯實基礎,突破技術瓶頸。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下大力氣提高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基礎元器件研發和系統集成水平,加強重大技術成套裝備研發和產業化,突破并掌握高端測控系統、關鍵基礎零部件、高檔工作母機、特種專用優質原材料這四個瓶頸環節的關鍵核心技術,大力提高鑄造、鍛壓、焊接、熱處理等基礎工藝水平。 二是攻高端必須自主創新,實現高端裝備的國產化。要強化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強化行業基礎共性技術研究,集中力量開發并實施科技攻關重大專項,提升重大技術裝備集成創新能力。通過自主創新攻克重點領域技術難題,掌握核心關鍵技術。 三是攻高端必須開放合作,利用一切可用資源。自主創新不是閉門造車、關門創新,要廣泛利用國內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加強產學研緊密結合,爭取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并充分吸收借鑒高端裝備制造成熟經驗,加快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同時要重視發展產業創新聯盟,促進關鍵技術創新成果向產業化轉化。 四是攻高端必須把握投資方向,用好自籌資金。據統計,近年來全國機械工業企業用于自身發展所完成的全部固定資產投資中,90%左右是自籌資金,國家預算僅占不到0.5%。但是,在這些固定資產投資過程中,存在著重外延擴張輕內涵提升、重加工制造輕研發試驗、重成套主機輕配套基礎、重眼前利益輕長遠發展以及跟風趨同多、注重特色少等嚴重問題。所以,使用自籌資金發展高端裝備,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必須慎之又慎。 五是攻高端必須加快培育現代制造服務業,實現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是加快制造業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裝備制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延伸發展的一項創新性內容。要融合信息化手段與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思想、方法為一體,將產品的產生過程與使用過程緊密聯系在一起,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把服務向業務鏈的前端和后端延伸。 六是攻高端必須重視市場培育,加大應用示范力度。企業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研發生產重大技術裝備,必須落實“依托工程”,即:加強與重點用戶的緊密聯系,組織實施高端產品應用示范工程,一方面通過為企業提供產品技術運用服務,以優質服務增強產品的可信度,從而創造影響,擴大影響,吸引潛在市場,從深度上挖掘市場、培育市場;另一方面通過應用示范發現問題,為產品今后的改進與提高積累經驗。 七是攻高端必須提升傳統產業素質,為發展新興產業提供有力支撐。傳統制造業的發展不僅為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系統配套條件和環境的支撐,而且將加速全行業的由大變強。因此,發展新興產業與提升傳統產業必須統籌協調、相互促進,兩者不可偏廢。無論是高端裝備制造業還是傳統產業,都必須把大力提高產品質量的可靠性作為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八是攻高端必須創新體制機制,提升企業的軟實力。硬實力是衡量企業做大做強的客觀標準,而軟實力是通過整合利用硬實力,實現企業運營效能最大化的關鍵能力,軟實力決定了企業和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發展不可缺少的支撐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