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重型機械行業的龍頭企業,中國一重機械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一重)即將在A股上市的消息近期被炒得熱火朝天。
中國一重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沒有忘卻央企帶頭負起環境保護的責任,堅持走低碳經濟之路。通過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型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一系列措施,用綠色環保向國家遞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為環保3年投資近2億元
“我們僅僅利用3年時間,就投入環保設施建設資金近2億元,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各項環保設施建設,并且始終在努力創建綠色環保企業,近期目標是到‘十一五’末,主要污染物SO2、COD排放量在2005年基礎上降低8%。中遠期目標是富拉爾基生產基地實現生產、生活用水‘零排放’;引進天然氣替代高硫含量的自產煤氣,降低SO2 排放量,建立起生態、環保、花園式的現代化工廠。”中國一重工作人員富有激情地向筆者介紹說。
為治理污染,解決煉鋼分廠粉塵排放超標問題,中國一重對80噸電爐防塵系統進行改造,廢氣處理能力達到143.4萬立方米/小時,粉塵排放濃度達到9.4毫克/立方米,除塵效率達到95%,遠遠低于國家100毫克/立方米排放標準,完全達到了國家和地方的環保要求;通過建設一系列循環水系統,已使公司生產用水的重復利用率提高到45%,且目前還有一套大型循環水工程正在建設中,一套在設計中;淘汰高污染的20蒸噸/小時燃重油鍋爐,新建了4臺35蒸噸/小時天然氣鍋爐,實際熱效率由過去的60%提高到90%,節能效果十分顯著;對富氧煤氣進行了改造,使煤氣熱值提高8%以上,提高了熱加工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大力引進天然氣、丙烷氣等清潔能源作為燃料,替代重油和自產煤氣,減少SO2排放量。目前,天然氣輸送及輔助設施已全部建成,然煤氣工業爐改造計劃穩步推進。新建乳化液廢水處理工程,達到了年處理廢乳化液7.2萬噸,有效地解決了廢乳化液排放問題,經過處理后的廢水化學耗氧量12.19毫克/升,大大低于國家150毫克/升的排放標準。
據悉,2008~2009年中國一重為全面提高能源生產運行效率和能源綜合管理整體水平,投資4000余萬元,建設了機械行業首家集自動化、信息化、計算機網絡為一體的能源管理系統。該系統對電力、動力、給排水的運行狀態、數據進行了集中監控和管理,全面優化能源生產、供給、消耗結構,有效地降低了人力運行成本,提高了能源管理的自動化程度。
用“綠色裝備”打造環保產業鏈
筆者在采訪時了解到,中國一重在推動工業環保時雙管齊下。在努力打造環保型企業的同時,還大力發展清潔能源裝備制造業。用“綠色裝備”貫徹和落實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堅持把發展低碳、高效清潔能源產品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加快推進新能源裝備的研發與制造,在產品的定位、研發、設計中貫徹環保、節能、低碳化理念,推動了清潔能源裝備的發展,帶動下游產業的低碳化。
近年來,一重在核電裝備自主化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二代加核電鍛件已實現批量生產,三代AP1000核電鍛件研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所承擔的大型先進壓水堆重大專項完成了階段性任務,部分鍛件制造水平已世界領先,在提高我國核電裝機比例、實現CO2減排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一重正在積極開發海水淡化、臥式輥磨、風電等節能環保設備。目前,臥式輥磨設備已成功開發完成,現在正進行市場開拓。
據相關專家介紹,發展清潔能源的關鍵之一是裝備,能源重大裝備的基礎是大型鑄鍛件,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掌握高端大型鑄鍛件的制造技術。介于這種為改變大型鑄鍛件受制于人的狀況,中國一重從2006年起便開始著手百萬千瓦級核電大型鑄鍛件國產化工作,始終將其列為全公司工作的重中之重,舉全公司之力,投入巨額研發經費,歷經多次挫折和失敗,終于全面掌握了大型核電鍛件制造技術,在國內率先通過第三方評定。
同時,中國一重為提高大型鑄鍛件產出能力,投資40億元建設世界一流的大型鑄鍛鋼基地,初步實現年產鋼水50萬噸、鍛件24萬噸、鑄鋼件6萬噸;建成投產后將實現了“7654”世界極端制造目標,即:一次提供鋼水700噸、最大鋼錠600噸、最大鑄件500噸、最大鍛件400噸,技術水平達到世界第一。目前,中國一重占有國內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市場約80%的市場,核電鍛件市場占有率在90%,成為中國最大的核能設備及核電鍛件供應商,為我國發展清潔能源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并推動了世界核電產品的快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