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在前所未有的成本上漲壓力下,揚州鍛壓機床集團有限公司依然取得了良好業績:實現銷售近3億元,同比增幅達到了25%,企業的利稅更達到了2000多萬元。取得這樣的業績靠的是什么?記者通過采訪挖出了揚鍛的秘訣:調整產品結構、調整營銷戰略、調整生產工藝,降本節源破解成本上升難題,半年化解價格上漲2000多萬元。
調整產品結構:向低耗材高附加值產品要效益
在企業,記者看到了一大本上個月才通過省級新產品科技成果鑒定、剛剛投產的高科技新產品資料,有10多項科技新產品,YHT-300閉式三點高速精密壓力機為國內首創,技術性能指標和質量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據介紹,這些高科技新產品的鋼材使用量只是老產品的六分之一甚至更少,但產品的銷售價格卻是老產品的幾十倍。
今年來,揚鍛公司加大了產品結構調整的力度,淘汰金屬材料使用量大、附加值低的產品,開發生產低耗材高附加值產品,產品全面升級,目前,傳統產品所占比重不到三成,七成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唱起了主角,剛剛開發投產的新產品便占據了銷售的30%以上。
調整營銷戰略: 收回外加工 承接訂單加工
今年上半年,他們力度最大的是對內和對外的營銷戰略調整上。
對內,全部收回外加工業務。前幾年,揚鍛業務快速發展,一些零部件交給了一些合作伙伴進行外加工。上半年,揚鍛投資幾千萬元,添置了意大利臥式加工中心等高技術含量設備,將J76沖床等零部件的外加工業務收回自己生產。原先J76沖床部件外加工要12萬元一套,使用高新設備自己加工后,只要2萬元左右。據統計,上半年,揚鍛公司將包括焊接在內的5000萬元左右的外加工業務收回,僅這一項,便節省了500多萬元。
對外,開拓了貼牌的外加工業務。走進國際市場,承接國際貼牌加工訂單。材料對方給,產品對方銷,自己拿加工費不擔任何風險。今年,他們已成功為意大利、西班牙、德國等客商加工了一批批產品。
調整生產工藝:攻一個螺孔成本降八成
采訪時,記者還聽說了“打孔”的故事。
通常,一臺沖床大小要打七八十個孔。過去,采用傳統工藝和設備,一個價值90元的絲錐,通常攻3個螺孔后就報廢。攻一個螺孔,其成本要30元左右。能不能在攻螺孔的工藝上進行改革,節省成本。工人師傅動開了腦筋,經過一番努力,他們采用新工藝,同時換上了進口設備,想不到很快就見到了成效:一個1200元的絲錐,能攻200多個螺孔,每個孔的成本僅要6元錢。使用新工藝新設備后,生產一臺沖床僅攻螺孔便能節省近2000元。 上半年,像這樣的新工藝和新技術在企業被廣泛采用。原先沖床使用的球頭螺桿的球面都是靠人工研磨,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正品率很低。工人師傅們集思廣益,發明制作了“球頭研磨機”,這一自制設備采用后,不僅工作效率提升了30%,正品率也從原先的80%提升到了99%……高級工程師謝躍遠告訴記者,僅今年上半年,企業采用的大大小小的新工藝和新技術便有30多項,不僅節能節材,還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生產成本下降了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