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武鋼硅鋼事業部員工很興奮。因為下月起,骨干人員的薪酬水平將上漲。
這一政策是為了激勵大家趕超新日本制鐵公司,讓武鋼早日成為全球硅鋼“老大”。
不僅僅是加強內部激勵管理,自主創新、重組并購、海外自給原材料,武鋼均已有了明顯突破。在武鋼的帶動下,今年全省鋼鐵產業銷售收入也有望突破兩千億。
自主創新爭高端
湖北鋼鐵規模在全國排名并不靠前,但技術水平、產品附加值令人刮目。其中,武鋼、新冶鋼功不可沒:武鋼硅鋼稱雄海外,產量居全國之首;新冶鋼從“優”到“特”,產品伴“神六”飛天。
資料顯示,近5年,武鋼研制開發新產品85個系列、300多個品種。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比例由2004年的54%提高到82%以上。武鋼自主研發的高磁感取向硅鋼已能替代進口產品,成功應用于三峽電站。
去年通過的《湖北省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強調:提升深加工能力,完善產品結構,重點培養武鋼硅鋼片、新冶鋼軍工用鋼等10個名牌產品,不斷提升附加值。
重組并購顯新生
五年來,我省鋼鐵產業在重組并購中不斷提升,武鋼變身“大武鋼”體現得尤為明顯。
2005年初,武鋼重組鄂鋼,同年底,與柳鋼簽下聯合重組協議,2007年攜手昆鋼。通過重組,武鋼在全國鋼鐵業中排名第三,在世界鋼鐵企業中也列居第7席。
湖北鋼鐵產業也快速崛起。2007年,我省鋼鐵產業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成為全省第二個千億產業。據省經信委預計,今年全省鋼鐵產業銷售收入有望突破兩千億。
走出去鎖定資源
“鐵礦石屬于壟斷性資源類產品,近年來價格不斷飆升,國內鋼鐵企業因此普遍面臨成本壓力。”意達鋼材網分析師吉良德說。
我省鋼鐵產業發展同樣深受這種困擾。湖北地處內陸,加上大部分原料礦石需要進口,大大增加了本土鋼鐵企業的成本壓力。
近兩年,武鋼在南美、北美、澳洲、非洲等地建立海外資源保障基地,擺脫被人“卡脖子”的窘境。今年全年,武鋼將有600萬噸海外開發礦石回國,占其礦石需求量的25%。而到明年,這一數量有望突破千萬噸。
近期,武鋼與中國進出口銀行湖北省分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未來5年內,中國進出口銀行將為武鋼提供不低于90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匯融資,支持武鋼在更高層次和更廣范圍“走出去”。
有關部門表示,在原材料方面,除海外搶占資源,還應大力開發鄂西高磷鐵礦資源,盡量降低我省鋼鐵產業原材料的依賴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