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機械工業部部長何光遠先生就汽車產業“十二五”規劃、中國汽車產業升級轉型、新能源汽車發展、企業家精神、“市場換技術”等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搞清楚現狀再談升級轉型
何光遠認為,所謂的升級轉型更多還是一種概念上的提法,在談論汽車產業升級轉型之前,首先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研究清楚中國汽車產業的現狀,然后才能討論汽車產業升級什么、如何轉型這些問題。
他說,中國雖然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這只是我們發展汽車工業可以利用的一個資源,但是如何利用好這個資源使自己發展得更好要進行充分研究。
中國汽車產業的現狀是,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很多地方仍有欠缺,尤其是在一些核心技術領域仍有很大差距,在傳統汽車領域如此,新能源汽車領域也是如此。一些技術,比如自動變速箱仍然離不開外國人的“洋拐棍”。在產品制造領域,一些先進的工藝水平也有較大差距。
中國汽車產業需進行三方面升級轉型
首先是核心技術的提升。過去幾十年,中國汽車產業進行了大量的合資,也就是所謂的市場換技術。最初把外國的技術、資金和產品引入國內,比較好的利用了這些資源,但是在之后的消化引進再吸收上做的不夠。導致在很多核心技術方面,仍然要依靠不斷的引進才能解決,而不是依靠自己原創性的開發加以解決。
目前,中國汽車的開發制造技術在很多方面仍然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有差距,最關鍵的解決辦法要要盡快的通過自主的鍛煉形成自主的開發能力,而不是老想走捷徑,老想拿來的辦法,即使是拿來以后也要真正的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工作。
其次是思想觀念的轉變。何光遠認為,在前期的合資基礎上,中國汽車產業應該走一條“自主開放”式的發展道路,而不是“開放依賴”式之路。
但目前的現狀是,在合資過程中,很多汽車企業的領導人都養成了一種惰性,認為合資之路最省事,風險最小,來錢最快,盡管自己拿到了小頭,大頭被外方拿走了,但還是認為自己可以穩定的拿到錢。而自主開發風險很大,這種思想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危害很大。
最近這幾年國家強調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汽車企業的自主開發有了很大的改善和進步。有一些企業家在自主創新方面做的很好,他們的精神令人欽佩。但是從國家政策層面和企業真正的重視程度來看,還是停留在口頭上,缺乏對自主開發在體制、機制以及資金支持等方面的支持。
何光遠認為,在自主創新和核心技術的提升上,政府應該在鼓勵自主創新的口號之外,更多的采取一些實質的激勵政策,形成一個有效的鼓勵自主開發的體制和機制。在“十二五”規劃的制定中,應該更多的考慮和解決這些問題。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中國汽車產業的升級轉型還包括管理經驗的提升,涉及到汽車企業管理和汽車行業管理兩個層面。
新能源汽車熱堪比1958年“大躍進” 必須警惕
對于近兩年來的電動汽車熱潮,何光遠表示,電動汽車熱已經堪比1958年的“大躍進”,各地、各個企業都在搞電動汽車,都在不斷地上新項目,但是很多企業都是靠購買一些核心零部件進行組裝,然后來享受國家的補貼政策。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并不多。這些現象值得警惕。
他不贊成“彎道超車”、“中國新能源汽車與國外處于同一起跑線”之類的說法。雖然最近這些觀點很流行,但實質情況完全不是這樣。
比如,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之一――電池技術,現在能夠大批量、高質量、很安全的電池技術還沒有完全掌握。電機技術比電池技術稍好一些,但是也沒有形成規模化和產業化。電控系統就更差了。
另外,電的來源問題也會影響新能源汽車的節能效果。國家能源局的統計顯示,去年中國總的能源消耗中,可再生能源部分,包括水電、風電、太陽能、地熱能和生物質能在內,只占整個能源消耗得8.3%,其余的91.7%還是化石能源。而電的構成中,70%以上是都是煤電。而且,在從電廠到車輪的整個環節的能源消耗狀況并沒有人真正測算過。
何光遠認為,三五十年之內,主導的動力還是內燃機,這是不可改變的。所以還要不遺余力的進行傳統內燃機的技術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