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有2萬余家模具企業,隨著競爭的加劇,企業需要突破固有的銷售鏈條,尋找新機會。信息化和電子商務正在悄然地改變模具業,甚至正在改變模具企業的慣有思維。
模具行業的營銷競爭從階段性步入常規化,并從國內延伸到國際,將在國際貿易上出現了重大轉折。業內專家普遍認為這將是未來我國模具行業的發展趨勢。
模具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獲得訂單將是大趨所勢,利用網站做推廣、建店鋪、在IM上談生意都將是模具企業的電子商務應用點。這種低成本、快速傳播和高效電子商務成為電子商務和模具行業的緊密結合點。
不過目前,仍有不少模具企業對應用電子商務存在著“建了網站,就必須高費用推廣”、“找不到合適的營銷方式”、“使用了網絡就能招來外貿生意”等誤區。如何通過網絡獲取訂單,應對模具行業如何應用電子商務進行深入的剖析,系統了解中小企業如何投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好的效果,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搜索,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網站,從而推動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與電子商務應用,幫助更多的企業有效地應用電子商務。
在世界金融危機一年多的時間里,或者從更長一段時間來說,除了模具銷售額等數量方面以外,模具行業還有了更多的發展特點和進步。
一、結構調整取得一定成效。這主要有三方面表現:一是體制改革與機制轉換的成效,目前國有企業少,無論從數量還是產銷來說,都只占全行業的不足3%,股份制、私營和三資企業已占絕對優勢,整個行業的活力進一步增強;二是以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模具為主要代表的高技術含量的中高檔模具比例一直在穩步提高;三是市場結構不斷改善,新興行業受到普遍重視,例如新能源領域、醫療設備(器具、器械)領域、自動化領域、航空航天領域及快速經濟模具領域等。國際市場也史為廣闊,除了歐美和東南亞傳統市場之外,印度、俄羅斯、巴西、澳大利亞、中東和南非等新興市場都己開始拓展。
二、海外模具向我國內地轉移的趨向不斷發展,帶動了行業水平的不斷提高及出口的快速增長。由于我國模具生產的成本優勢繼續存在,因此一方面是外資,同時還有模具采購,國際模具都在進一步向我國內地轉移發展。由于要與國際接軌,這就加速了我們的進步。
三、集群式生產方式得到進一步發展。據我所知,目前全國已有不同種類和各種不同形式的模具城(園、區、集聚生產基地)30多個,其中半數以上己形成一定規模,2008年模具城的產出己達270億元左右,其中模具約為170億元左右,規模效應己得到體現。而且,集群式生產方式的發展,為發展我國模具行業中的現代制造服務業和以模具為核心的產業鏈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其意義是很大的。目前集群式生產方式仍在不斷發展之中,總體態勢良好。
四、模具生產周期進一步縮短,模具價格繼續下降。這對模具生產企業來說,確實是造成了很人壓力,但對模具用戶來說,這就是成績。同時,這也是模具行業技術進步的表現。但是這里也有一個市場不規范,過度的價格競爭和中低檔產品產能過剩的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危機過后的模具行業尤如新生兒,需要更多的“呵護”和“照料”,需要不斷的增加自身的抵抗力,從各方面來補充“營養”。分析模具行業,營銷觀念需要做更大的轉變,才能讓自己的抵抗力更大,與“夭折”擦肩而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