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研究機構日前公布的2009年全球鋼企粗鋼產量排名,中國共有5家鋼企進入世界十強。盡管如此,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中國鋼鐵產業仍需經歷三道坎兒。
產能過剩
中國鋼企雖然依賴產能優勢提升了行業排名,但對于國內鋼鐵業和主管部門而言,產能過剩卻是塊心病。“中國鋼鐵產能過剩是最為明顯的,能力6.6億噸,需求4.7億噸,過剩1.9億噸。同時還在新建許多鋼鐵項目,這樣下去,中國的鋼鐵工業是沒有出路的。”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在面對媒體時,強調了產能過剩的危害。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優勢企業兼并困難企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對此我們十分贊同。”全國人大代表、河北鋼鐵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王義芳在此間表示。
王義芳說,“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鋼鐵等傳統產業接受了一次全面體檢,從暴露的諸多問題中我們認識到,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迫切。”王義芳同時呼吁:“政府應完善配套措施,建立落后產能的市場退出機制。”
出口受阻
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鋼鐵生產第一大省河北出口鋼材368.47萬噸,同比下降60.57%。
去年10月底,美國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無縫鋼管施以98.37%的反傾銷稅。5個月后,美方的新裁決讓中國的這一產品再遭劫難。美國商務部日前宣布初裁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無縫鋼管征收從11.06%至12.97%不等的反補貼關稅。
礦石談判
世界三大鐵礦石供應商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的相對壟斷地位,使中國一直被動接受高企的進口鐵礦石價格,這也成為了困擾中國鋼鐵行業發展的癥結之一。有消息稱,目前三大鐵礦石生產商正尋求在年度合約價格協商中將鐵礦石價格調高50%。
據了解,河北鋼鐵集團已向工信部建言成立國家礦業公司統一進口鐵礦石,爭取鐵礦石買賣中更多的話語權。
李毅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中國去年進口鐵礦石6.3億噸,比上年增長40%多,占世界貿易量的60%以上。在這么大進口量的情況下,中國應該有話語權。建議中國鋼鐵企業由中國鋼鐵協會牽頭,統一進行談判,要發揮長期協議價格的機制輔以市場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