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鍛壓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金
記者:行業內是怎樣定義大型鍛件的?
張金:所謂大型鍛件,在行業有兩塊,一個是大型模鍛件,另一個是大型自由鍛件。行業內目前一般這樣定義:1000噸以上液壓機或5噸以上自由鍛錘鍛造生產的自由鍛件以及6000噸以上熱模鍛設備或10噸以上模鍛錘生產的模鍛件為大鍛件。 就我所知,目前國家工信部、發改委定義的大鍛件主要指100噸以上的自由鍛件,這些鍛件也主要指:用于能源裝備(電力-核電、火電、風電)、冶金和石化設備、船舶行業。 記者:你認為整個鍛件行業及大型鍛件行業今后兩三年的市場前景怎么樣?最近發改委等十部委聯合出了名為《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的文件,該文件提到船舶業、風電設備、大型鑄鍛件存在產能過剩,您怎么看? 張金:從整個鍛造行業來看,這幾年的發展非常快,這是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帶來的機遇。特別是從2005年后,鍛造發展非常迅速,直線上升。因此2007年后,行業在這方面的投資大大增加,行業生產能力增加非常快。有人就發出能力過剩的呼聲。 我認為,目前行業能力不過剩,但投資過快,行業價格競爭加大。 關于未來三年,我難于預測國家的經濟發展趨勢,假設國家發展能夠維持在一個8%以上的增長,鍛造的市場仍然會有一個好的預期,增長不會慢下來,因為: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必須有鍛造的支撐作用。 國家提到的造船、風電設備能力過剩或重復建設,但并不意味著鑄鍛件能力過剩,鑄鍛件市場是存在的。從另一個角度看,國家限制一些下游裝備企業的建設,對穩定供應商的價格是有積極意義的。 國家出臺文件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避免低檔次重復建設,另一個是避免那幾個行業跟著國家政策而出現一窩蜂的投資。因為國家過去是鼓勵風電和造船發展的。 無論如何,從目前情況看,對鍛造行業沒有太大影響,我們不應擔心用戶市場問題。
記者:目前,國內關于鍛造市場的數據極其少,您是否可以推薦一些能找到這方面情況的地方? 張金:專門研究鍛造行業市場情況和生產技術情況的機構就是中國鍛壓協會,但由于協會受人力和物力的影響,沒有很好地開展起來,中國鍛壓協會目前正在籌備建立這方面的研究事宜。另外,經過努力,中國鍛壓協會目前已經出版了兩個版本的鍛造研究報告,最新版的研究報告已經完成,希望大家可以通過這個報告了解我們的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