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00KW(千瓦)直驅風力發電機的下線儀式上,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航天萬源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韓樹旺透露,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2MW(兆瓦)直驅風機明年將在內蒙古中國航天風電產業園下線。
900KW直驅風力發電機的技術是從荷蘭引進的,但是中國的科技人員通過消化吸收已經掌握了其核心技術,韓樹旺表示,目前85%的核心零部件已經實現國產化,明年年底將實現包括控制系統軟件在內的百分之百國產化。
然而,在引進國外技術之初,消化吸收并非一路坦途。低至零下40度的低溫和多風沙的天氣,這是風電機在歐洲所沒有遇到的考驗。韓樹旺說,讓直驅風機適應內蒙古的環境,科研人員反復試驗,終于攻克了零部件熱脹冷縮、風機密封性不夠等難題。
“直驅風力發電機是世界風力發電技術的發展方向”,韓樹旺介紹說,省去了齒輪箱部件的直驅風機比普通風機發電效率提高了8%-12%。在傳統風機中,齒輪箱部件易于損耗并難于維護,省去了齒輪箱后,直驅風機不僅提高了發電效率,并且具有易于安裝維護,機組壽命長、體積小等優點。
內蒙古航天萬源風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沈堅補充說道,傳統風機液壓系統液壓油有200多升,直驅風機的液壓油只要2升,這樣就防止了漏油事故發生,避免了對環境的破壞,更為環保。
下線儀式上,大型載重卡車載著巨大的風力發電機葉片緩緩駛出航天風電產業園,據內蒙古航天萬源復合材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容洲介紹,每個葉片長達24.5米,重2噸左右。葉片雖造型簡潔,“打造”起來卻需要很多道工序。“好比人的身體”,他形象地比喻說,“玻璃纖維是筋,樹脂是肉,PVC泡沫是骨,并且用真空澆鑄完成。”
在風力發電機的制造過程中,高新的航天技術在材料、電控等部分上均有所體現。韓樹旺表示,如今,世界先進的風機設備制造商和研發機構已經將發展重點定位于兆瓦級以上的風機。“明年我們還要在這里生產2兆瓦直驅風機和大功率永磁直驅風機,航天的強大技術和人力資源優勢將是我們的強力支撐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