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二越和東北大學工科教授石田清聯合開發出了不銹鋼等特種鋼的新制造方法。該方法將東北大學開發的碳化物析出型滲碳理論(CDC法)與不二越擁有的連續真空滲碳技術以及高硬度極細線加工技術融合到了一起。不僅可應用于各種材質,而且對于直徑50~500μm的極細線能夠進行連續滲碳處理,可將高碳不銹鋼和高合金鋒鋼等高難度加工材材料加工成極細線。 不二越利用此方法開發出了高硬度與高延展性不銹鋼材質極細線“CDC工藝Micron Hard”。其中,“高碳高硬度不銹鋼極細線”最大碳含量為4%,實現了1000的維氏硬度(HV)“非磁性不銹鋼極細線”的抗拉強度為2000MPa。伸展率為過去的5倍,達到了10%。新方法還可用于為鎳鈦合金增強耐腐蝕性與剛性。 在新方法中應用的CDC法主要用于在材料中均勻分布微細的碳化物。過去的滲碳法通過將碳擴散到材料表層,提高表面強度,而CDC法則是大量地分散高速度微細碳化物。其特點是即使極細線的中心部位也能對滲碳量和硬度進行控制。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不二越應用汽車配件等領域采用的真空滲碳技術,開發出了連續真空滲碳技術和設備。此外,還應用了生產鋒鋼和超硬合金材質極細線的生產技術。該技術融合了生產鉆頭材料時使用的粉末冶金技術、細線加工技術以及連續淬火與退火技術。能夠生產最小線徑為50μm的極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