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特鋼企業不銹鋼分會常務會長李成在談到我國不銹鋼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時指出,不銹鋼從取代進口方面看,雖然從產能上已經可以實現自給,但實際上只能是部分取代進口,要全部或基本上取代進口,還要取決于我們產品的品種和質量能否符合社會的各種不同要求。他指出,市場上假冒偽劣不銹鋼產品嚴重危害用戶,建議有關部門加大打擊力度。 李成說,我國不銹鋼從產能上已經可以實現自給,但只能是部分取代進口。市場上常見的最通用的4個牌號,即奧氏體的316和304,鐵素體的409和430,其中304在世界上的消費占50%,使用了近一百年。但它的品種并不是單一的,以日新生產的304為例,為了滿足客戶不同的要求,他們這一個牌號就有幾十個品種,同樣的304由于品種不同,在市場上的價格每噸也可以相差幾百元到一千元,可見好的產品是有價值、有市場的。這個價值需要努力才能得到。430這兩年發展很快,實際上這是一個在生產中很不容易掌握的品種,沖壓的性能r值有一個抗皺性,很難達到,現在世界上比較先進的r≥1.2,在沖壓的時候基本上沒有褶皺,我國有的生產廠兩個方面都還存在一些問題;409牌號,看成分似乎比較容易生產,但要使它的成型性、焊接性能夠滿足汽車工業發展的要求并不容易。 近年來,我國制造業的發展為不銹鋼材料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如發電、石化、汽車等行業都面臨著對材料的新要求。發電系統需要的超臨界要求的很多不銹鋼管材,我國目前還不能生產,熱交換器的一些管材我們也很難適應,石油化工發展需要的一些特殊的不銹鋼我們也正在試制中。汽車制造方面,一些高質量特殊品種要求的不銹鋼,我們根本還沒有生產。要滿足用戶的需求就要和各個使用行業結合起來共同研究,通過攻關創新才能解決問題。總之,我們的生產企業不能只是表現在硬件上的先進,我們在工藝技術、冶煉技術和品種開發等方面都還有較大的差距,要引起重視并不斷努力提高。 當前我國不銹鋼市場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對此,李成指出,近年來由于鎳價暴漲而出現的不按國際和國內標準生產的低鎳、低鉻、高錳的所謂的“200”系列鋼,抗腐蝕性能很差,在這種鋼的基礎上,又發生了更為嚴重的演變,就是現在市場上被稱為“雙無鋼”的偽劣產品。所謂“雙無”就是無鎳、無磁,這種所謂的“雙無”鋼根本不具備不生銹和抗腐蝕的性能,它在給用戶帶來極大傷害的同時,為偷工減料的不法生產者和銷售者帶來牟取暴利的機會,問題十分嚴重。另外就是不銹鋼裝飾管中出現的尺寸和厚度不按規格生產,嚴重“縮水”,如此種種欺騙用戶,給不銹鋼的信譽帶來了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