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北京的藍天,為了奧運的承諾,首鋼大規模壓縮北京地區的鋼鐵產能,解決了諸多無法想象的難題;為了北京的藍天,為了奧運的承諾,首鋼選擇了搬遷,盡管這里的每座高爐,每間廠房,每棵樹木,都凝聚著首鋼幾代人的心血和夢想。
“為了北京奧運會,首鋼奉獻了許多,但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我們為自己的選擇感到自豪。”首鋼總公司董事長朱繼民說。 通過搬遷調整,為奧運會做出巨大貢獻,向建設世界一流鋼鐵企業邁出重要一步 面對即將停產的座座高爐和設備,首鋼員工就像要告別朝夕相處的伙伴一樣無比眷戀。從正式熄火開始,4號高爐就成了首鋼新老員工爭相拍照留影的地方。他們中有已退休在家多年的老工人,有首鋼的干部職工,有新進入首鋼的年輕大學生。 據首鋼的工人師傅介紹,4號高爐建成投產于1972年10月15日,迄今已累計產生鐵4259萬噸,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沒有割舍就沒有發展,為了北京奧運會和今后更大的發展,我們舍得!“一位因高爐停產而退休的工人這樣說。 為了北京的“藍天”,為了北京奧運會,首鋼做出莊嚴承諾:從2005年開始到2010年年底前,北京地區涉鋼產業將陸續搬遷到河北唐山曹妃甸地區;在搬遷過程中,首鋼分階段地壓縮北京地區鋼鐵產能,今年的壓縮任務為一半,奧運會期間產能減少至平常的30%以下。 有諾必踐,為兌現承諾,首鋼制定了詳細的壓產方案。2005年7月和2006年5月,首鋼先后停止了年產鐵近百萬噸的5號高爐和2號焦爐的生產。此前,首鋼已陸續停止了特鋼公司、鐵合金廠全部電爐和冷軋帶鋼廠、重型機器廠、初軋廠和年產200萬噸鋼的第一煉鋼廠的生產。 今年,首鋼北京地區將按照原有產能規模的一半,即420萬噸組織生產。壓產400萬噸是首鋼自搬遷調整方案批復以來停產規模最大、關閉設備最多、涉及面最廣的一項系統工程,是首鋼兌現承諾,為2008年奧運會成功舉辦做出的奉獻。 從去年底起,首鋼開始實施各項停產措施,陸續停產4號和2號高爐、4座燒結機及第三煉鋼廠等。為最大限度減少北京奧運會期間污染物排放,北京奧運會舉行期間,首鋼在保證設備不受損壞尤其是爐窯系統安全的狀態下,采取非常措施,每月按20萬噸鋼組織生產,產量將壓縮至平日的30%以下。 壓產措施實施后,今年首鋼北京地區各項污染物排放將進一步大幅度降低。 與2007年相比,煙塵排放量將下降50.32%,粉塵排放量下降49.2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49.18%,奧運會期間各項污染物排放下降超過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