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而言,國內核電設備的價格相當于國外設備的一半,有些設備的價格甚至只有國外的十分之一。”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核電辦公室主任許連義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建造一座核電站,設備投資大約占總投資的45%。因此,想辦法降低設備投資,對節約核電站的造價至關重要,而采用國產設備就是降低設備投資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 記者了解到,完全采用國外設備的大亞灣核電站,造價為2200美元/千瓦;嶺澳核電站采用了一部分國產設備,造價為1760美元/千瓦;而秦山二期核電站,國產設備占到55%,造價則降到1330美元/千瓦。 許連義說,就中國目前的情況而言,完全采用進口設備既沒有必要,在經濟上也不可行。“事實上,發展核電,不采用國產設備是沒有出路的。” 采用國產設備是大勢所趨 上世紀90年代,國家863計劃確定,在清華大學建造一座熱功率為10MW的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其中,工作溫度為250~300℃的氦氣鼓風機,因技術難度大,本想從法國進口,但法國公司300萬美元的報價實在難以承受,有關方面遂與上海鼓風機廠聯系。結果,上海鼓風機廠與先鋒電機廠研制的氦氣鼓風機,售價僅為250萬元人民幣。截至目前,這臺氦氣鼓風機仍在安全運行。 在由法國公司總包的嶺澳核電站中,大部分設備是從法國進口的,但其中有一套裝置,在法國采購需要5000萬法郎,精明的法國承包商決定在中國采購,最后只花了1500萬法郎。 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核電面世已經有50年的時間。現在核發電已經成為一種技術成熟、清潔、安全可靠的發電方式,與火電、水電并稱發電業的三大支柱。據許連義介紹,目前世界上共有核發電機組442臺,裝機容量3.6億千萬,已經運行1萬多堆年(一個核反應堆運行一年稱為1堆年)。 在環保要求日益提高、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核電更是備受重視。目前,世界核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重約為17%。 在中國大陸,目前核電機組裝機容量為870萬千瓦。如果到2006年年底中國大陸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5.7億千瓦,那么核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重也就2%左右。 不要說與發達國家比較,就是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國大陸的核發電量在發電總量中的比重也明顯偏低。因此,在《中國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中,國家確定了核電裝機容量要在2020年達到4000萬千瓦的目標。 中國大陸目前的核電裝機容量為870萬千瓦。從現在起到2020年,只剩下不到14年的時間。這就意味著在不到14年的時間里要生產3200多萬千瓦的核電設備。也就是說,每年要生產出2~3臺百萬千瓦級的核電機組,交給用戶。設備制造企業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國家已經對核電建設提出了明確的經濟指標要求。比如,上網電價要與脫硫、脫硝的燃煤電站的電價競爭。這樣,盡量采用國產設備,降低電站造價,就成為核電建設的必然選擇。 掌握核電技術的三個先決條件 幾十年來,德國、法國、英國、日本、韓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國都先后從美國引進了包括設備制造技術在內的核電技術,并且經過消化吸收,最終在自己國內建立起了完整的核電制造工業體系。 為什么這些國家能夠形成自己的核電生產體系?“就是因為本國制造價格便宜。”許連義說。質量好、價格低是一個很大的競爭優勢。價格上的優勢為核電核電設備的國產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先決條件。 許連義說,如果是電力需求不大的小國,建設核電站沒必要引進全部制造技術,進口幾臺機組就可滿足本國電力需求。但是像中國這樣的能源需求大國,必須掌握自己的核電技術,包括設備制造技術。“而且,中國作為一個較早掌握核技術的國家,核電技術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 因此許連義認為,能否掌握核電技術關鍵看自己。在此,他提出了掌握核電技術的三個先決條件。 首先要有一定的基礎,在引進之前要有自己的技術平臺。這樣,才能知道哪些核心技術必須掌握。遇到外方不轉讓關鍵技術的情況,要能分析出這種技術在核電站中的地位和作用,會不會影響核電站的建設。 其次,要驗證,通過驗證做到心中有數。引進技術之后,要積極消化吸收,并實踐一遍,自己設計核電站。通過實踐,看看自己所設計、制造的系統和設備是否與引進技術吻合。如果實踐結果與引進的軟件一致,那說明引進的技術沒有問題,否則,不是自己算錯了,就是引進的軟件有問題。 最后,很多設備的設計與制造工藝也需驗證。要考慮我們的硬件能力夠不夠。因此,還要具備一定的“工具”。 “這些都要求我們在人才、設施方面具備一定的基礎和條件。”許連義說。 四大類技術設備需攻關 在生產核電設備方面,許連義認為尚有很多領域需要進行技術攻關。他向記者列舉了四大類技術。 大型鑄鍛件。大型鑄鍛件占設備的比重大,而且價格昂貴,有些設備國外還不賣,而國內以前又沒有做過這么大的,比如最大的鋼釘重約400~500噸,因此就需要攻關,還有煉鋼、鑄造、鍛造、熱處理成形等工藝的更新。 主循環泵、核級泵等。主循環泵是核電站的心臟。核電站的水因為帶有放射性,絕對不能外漏。這對主循環泵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另外,即使遇到停電,主循環泵也不能停,還需運轉一段時間,否則反應堆就會因失去冷卻劑而燒毀,出現像三里島和切爾諾貝利那樣的嚴重事故。截至目前,中國核電站的主循環泵和核級泵全部進口。以前沈陽水泵廠和哈爾濱電機廠曾經設計制造過一些小型主循環泵。現在,東方電機和上海電氣也有心攻克這項技術。除采用法國機械密封技術需單臺電機率為9000千瓦的主循環泵外,如果采用美國技術,則要使用單臺電機率為5000千瓦的屏蔽泵。不管是機械密封泵,還是屏蔽泵,對我國來說技術難度都很大,需花大力氣進行研究攻關,才能實現國產化。 核安全級閥門。閥門同樣要求密封性能可靠、到目前為止,國內建設的幾大核電站,其主安全閥、釋放閥、噴淋閥、隔離閥等,全部從國外進口。一個百萬千瓦級核電站的核島、常規島和廠用部分共需閥門3萬多臺。如果這些閥門能實現國產化,一方面將提高國內制造業的技術水平,另一方面也可降低造價。 焊接。核設備堆焊接工藝的要求之高也是不言而喻的。它是在普通焊接工藝基礎上又進了一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幾年之前就設立了核壓力容器焊接工藝培訓中心,聘請了上海鍋爐廠、上海電站輔機廠、東方鍋爐廠、一重集團核哈爾濱焊接研究所的專家進行技術指導。 同時,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也對核承壓設備焊接無損探傷檢測人員進行培訓。 不管是焊接人員,還是無損檢測人員,都要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指定的幾家培訓中心,通過培訓,持證上崗。中國工業機械聯合會和國家核安全局對焊接和無損檢測培訓中心,以及持證上崗人員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以保證其符合要求和質量。 對于生長核設備,國內企業目前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包括很多民營企業。許連義表示,在準入方面,國家將對所有企業一視同仁。他同時呼吁政府有關部門對國內企業生產核設備給予一定的政府支持,“免關稅是起碼的,因為有些材料和設備需要進口。另外,生產核設備也應減免增值稅,還應對一些技術創新企業給予獎勵。”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